星辰知多少
第二个问题说到“北辰”。我们中国文化发达得最早的是天文。过去,我们把天体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
对于“北辰”我们了解,那么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为政以德”,内心有道,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无懈可击。譬如北辰,有中心思想,中心作风,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里本身不要动,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
刘备上了曹操的当
在军事思想上,大家知道“万众一心”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两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岳飞提出来的。这里的“一心”就是“万众一心”的意思比较恰当。“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这个道理。
儒道两家的思想,在秦汉以前并不分家。老庄道家的思想讲“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无为无不为”。
古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叫“经史合参”。什么是经?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但不是我们能规定它不准变动,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为“经”。而“史”是记载这个原则之下的时代变动社会变迁。要懂得经,必须懂得史。
历史叫“春秋”的道理:春分,秋分两个节气,就是在经纬度上,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白昼黑夜一样长气候不能不热很温和。所以称历史为春秋。历史学家认为,在一个时代,社会政治好不好,放在这个像春分秋分一样平衡的天平上来批判。拿现在的观念来说,你当了多少年皇帝,对得起国家吗?做了多少年官,对得起老百姓吗?
从台风了解人生
孔子在《易经》的《系传》上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孔子写《易经•系传》时,正是春秋动乱时。
道家庄子说:“飓风起于萍末”:大风暴都是起于一个小风波的。说明天下事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这句话是说,无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小事不在乎,则大问题都会出在小事上。
圣人也势利吗
讲到“德”第三个观点来了。
孔子推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有道德思想,没有德业的成果,道与德配合,才叫道德。
历史上,道家儒家都提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因为那时候谈“为政”,讲究“德”字,到秦汉以后,只讲事功。所谓“三王之治在道,五霸之志在事功。”王、霸之不同在于此,等而下之,连霸业都谈不上,连事功都没有,光是拿偷鸡摸狗的手段窃国而已。
悠美的情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前面有提到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一定要吃饭,一定要男女追求,不过不能乱,要有限度和礼制。所以孔子认为正规的男女之爱,并不妨害风化,这也叫“为政”,正规的。他把文王领导的帝国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
《诗经》归纳起来有两种:“风雅颂”和“赋比兴”。
“风”——地方性的。有《郑风》《鲁风》《齐风》等等。
“雅”——以现代用词来讲,是合于音乐、文学的标准。文学化的艺术化的。
“颂”——社会、政府公事化的文学。
“赋”——直接的述说。
“比”——联想。
“兴”——情绪,高兴的是自己自由发挥;悲哀的事业自己自由发挥。大家熟悉的文天祥《过零丁洋》七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