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孩子,那些事
每一年都会遇到个别对社会对成人持有怀疑态度的学生,他们不像别的同龄孩子那样,容易被打动,容易被说服,容易顺从我们所提供的思维去思考……简单的两句评语,几句鼓励的话,甚至稍微严厉些的批评,都很难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即使是表面上点头称是,心里的坚冰却始终不曾融化。那么,面对这些孩子,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呢?
(一)一切都会好的
10级,一个女孩儿,身体不是很好,有轻微抑郁症状,容易头疼,平时比较特立独行,思想也有些偏激。印象深刻地两次表现是,一次是在班会上同学们在讨论自己将来想做的工作时,她站起来说,宁愿去大草原上放羊,也不愿意在这压抑的高中里学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特别不值得。第二次是与我在教室外面谈话时(我们教室在四楼),她问我,老师,你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有意义吗?学生不懂事,经常惹你生气,你工资也不高,还又忙又累的,为什么能忍受这样子活着?我很诧异,因为从来没有学生会这么犀利地向大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有些慌乱,只能告诉她,我觉得每种生活都自有其意义,不是以挣钱多少来评价,也不会因为有烦恼而忽略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她却深深叹口气说,老师你知道吗?我有很多次站在栏杆旁就有跳下去的冲动。听到这里,我是真的害怕了,对于老师来讲,保证学生安全是第一要务,如果孩子真有个什么好歹,我该怎么向家长交代呢?
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家长在这些问题上远远比老师看得轻描淡写。他们以为自己更了解孩子,所以看问题更主观,总觉得小孩子哪有什么严重的烦恼,过几天自然就会好了。但是老师不能这么想啊,万一真出现什么问题了,家长肯定是不会原谅的。
很正式严肃地与家长谈了谈,建议他们找个心理医生正式地做个心理治疗,孩子家长还是比较配合的,之后就联系了巩义的心理咨询老师,孩子在面对善于交流的咨询师时还是比较愿意倾吐内心想法的,他们交流也比较顺畅,在经过一两个月咨询后,情绪明显有了改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咨询的频率从每周一两次到后来的一个月一次,直至不再进行。她最终顺利地结束了高中生活。
时隔三年,接到了她毕业后的第一个电话,她向我咨询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问题。她问我记不记得她,我说,当然。她很开心。我怎么会忘记呢?那么让我担惊受怕的一个孩子……你看,到最后,大家也都一个一个好起来了。
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思考是,遇见问题不要怕,解决问题要及时,不必过分悲观看待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有时候时间和经历就是最好的良药。
希望她一切顺利,偶尔会忆起从前,带着微笑。
(二)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17级,男生,单亲家庭。最初发现异常是在作文中,他的作文总是展现出一种无人懂我的孤独感和对社会强烈的厌恶。最初我提醒他,写作基调要积极,不要受某些文章的不良影响。但是他依然故我。与班主任交流后,有些明白他思想的源头。于是私下里与他进行了一次交流。那次是考试之后,他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当然作文得分也不高。先让他谈谈想法,他觉得自己的字体不行,思想也比较偏激。我问他,为什么偏激。他说他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这些东西,而老师却总是试图掩盖这一切,只让他们谈论光明的东西。我说,那你开心吗?他愣了一下,摇摇头。我说,这就是了。我不那么在意你到底写什么,但在意你开不开心。如果你不开心,就说明这种思想观点没有带给你愉悦感和幸福感。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就越容易捕捉到自己想看想听的一面,而这一面又会加深我们的看法。世界不是客观的世界,它是经过我们自己加工了的。它直接折射出我们自己的内心。如果你的观点能够让你开心,它就有可取之处,如若不能,那就说明你要改变了。为什么要用本可以换个角度看的想法去折磨自己呢?心胸开阔了,眼界长远了,很多疙瘩自然就能解开了。他听了之后,若有所悟,在后来的语文反思中也表达了对他自己以前想法的思考。在后来的作文中,表达的内容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忧郁和愤激了。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收了大量的讯息,自认为自己思想成熟,却又不足够成熟,而且比较执拗,所以面对大人的劝告时容易摆出防御的姿态,如果一味的强攻或者仅站在成人角度思考的话,是不容易打动他们的。尽量以一个问题为切口,让他们慢慢顺着我们的思路去思考,这个过程不能急,让他们充分表达,然后适时指出他们的问题点。逐渐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再交流就会顺畅许多。
我以为,思想比较独特的孩子一般比较孤独,他们并不是要与全世界对抗,而是他们无法与自我达成和解,只有选择这样的方式。如果我们知道他们不快乐,耐心或许就会多一些了。
(三)无法消除的遗憾
10级,一个男孩儿,很聪明,入校成绩前五名吧,进入高中之后发现理科比自己想象地容易,于是就想证明一下自己不需要学习也一样可以考好。于是两周不听课,之后却发现自己跟不上了,却又不想努力,然后就彻底放弃了。许多老师都想和他谈,可是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做深入交谈,记得很清楚地那次,走廊里他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唤他,他却脚步不停地往前走,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和你谈,你要说什么我都知道……我不喜欢听你们说那些话。之后,我也没有再努力过。分班后,也很少有机会碰面。再后来,听说他退学了。
我很想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在做什么……也很想知道,如果那时我再努力努力,一切会不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