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今日被称为柬埔寨的这个国家,最早在中国的史书上的名字和今日译为“高棉”的音一致。
5世纪左右,中国的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对经略南方海洋有兴趣,曾经派人出使“扶南”。而,扶南也是柬埔寨的旧称。
6世纪,扶南王国被北方的民族所灭,改名“真腊”。1296年,元朝周达观曾到达吴哥,在此居住考察一年,并著有《真腊风土记》一书,是为详尽展现13世纪柬埔寨历史的百科全书。
以上资料,我是在蒋勋的《吴哥之美》这本书整合而来,主要是想在我们分享这本书之前,先把书中频繁出现的几个有关吴哥窟遗迹的历史名称整理清楚,以方便接下来的阅读。蒋勋自1999年以来,先后游历吴哥十四次,于是,便有了今天这本《吴哥之美》。当年高棉的真腊王朝盛极一时,帝国统治区域之广大,北至中国云南边界,西至孟加拉湾,冬至越南海隅,堪称东南亚最强大的帝国。
下面,就让我们借助蒋勋的《吴哥之美》去真腊王朝走一遭,感受下那曾经的繁华、悠久的文化,及当下的静谧与微笑。
沉埋在热带丛林中四百多年的吴哥王朝
刚才说了,在13世纪,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如今游人如织的吴哥窟也证明了它曾有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然而,众所周知,整个吴哥王朝却曾被掩埋在热带丛林长达四百年。
这和一段外族入侵后疯狂的掠夺屠城不无关联。公元1431年,暹罗人入侵,屠杀了上百万人,黄金财宝劫掠一空,腐烂的尸体在湿热的丛林迅速化成瘟疫,人们逃亡,城市被遗弃。数百年来,这片热带丛林树木藤蔓纠葛,文明与历史也被沉埋于繁茂的丛林之中。
然而,那些象征古代君王统治的寺庙、塔楼,陡峭的通往信仰最高处的石阶、雕刻在山石、砖墙上的佛像、神像,它们静谧的沉思、安静的微笑,虽沉浸在热带丛林中,在荒烟蔓草间,度过悠悠岁月,却不怨不艾、不悲不喜,始终如初。
曾经的辉煌岁月,如今的断壁残垣
盛极一时的真腊王朝,经岁月变迁,帝国消逝。繁华幻灭后,慢慢归于寂静。仿佛一切都静止在那里,无欲无求。而如今触目所及的断壁残垣却奇异地再现着曾经的辉煌。战争与杀戮、贪恋与欲望看似摧毁了一切,待到繁华落幕,经长久的岁月沉淀,文明却愈加清晰,似乎永不会消逝。
倘若它一直沉寂于潮湿静谧的热带丛林,与世隔绝,一切都静止在原地,无欲无求,甚是安好。然而,世事无常,文明却再次被发现,被觊觎,被破坏,险象环生。这一切归功亦归罪《真腊风土记》。由于它的存在,1858年,法国自然学家深入热带丛林,“发现”了吴哥,1863年,法军进入吴哥,柬埔寨被迫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如今的断壁残垣、荒烟蔓草,是由于热带自然环境、岁月的侵蚀,同时却更离不开人类野蛮地介入、插足。强大的法国殖民了柬埔寨90年,等殖民结束,柬埔寨独立,当地内战爆发,数百万人被屠杀。地雷遍布,短期占领的部队都在吴哥周边布置地雷,长达50年的内战,一批批部队来了又走了,那些掩埋在地下无人知道位置的地雷,至今仍威胁着当下的吴哥城。
高棉的微笑,在废墟中升起
对于去过吴哥,见到吴哥窟的人来说,吴哥无疑是一片废墟。在废墟中,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华,有过人去城空。然而,在废墟中静谧的沉思,在废墟中升起的微笑,却泯然如初。
那些在战乱的年代,在饥饿的年代,在血流成河、人比野兽还残酷地彼此杀戮的年代,以及如今战争消失,尸横遍野的场景消失,街头散落各处被地雷炸得少了手臂、瞎了眼睛、毁了五官的残疾乞讨者与日俱增的当下,那巴扬寺高处高棉的微笑,却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包括那些拖着残疾的身体四处乞讨的新近战争的受难者,他们也已然微笑着。微笑似乎成为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
当我们面对那断壁残垣,面对直至今日的灾难,看到清晨的曙光一一照亮的城市高处那静谧的沉思、微笑的表情,看到无数遭受病痛的残障人士的祈求的、渴盼的、微笑的表情,心中会作何感想?神像的冥想微笑,与当下正受苦受难之人的微笑是否有着共通之处?倘若有,那便是这城市唯一的表情,历经漫长的岁月,在无限中被继承、被传递。天长地久间,石壁上那些无处不在的微笑的表情,早已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即使随时随地都将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仍谦卑、仍顽强、仍乐观地微笑着。
美,走向废墟之后,人的定位
蒋勋告诉我们,美,总是走向废墟。吴哥早已是一片废墟。五百年前吴哥就被毁灭,城市被火焚,建筑上的黄金雕饰被劫掠,人民被屠杀,瘟疫迅速蔓延,最后连侵略者也落荒而逃。城市在一片迅速蔓延的热带丛林中归于寂静。
19世纪,欧洲人在强盛的巅峰走进了这片废墟,他们想占有美,用贪恋粗暴的方式掠夺美、霸占美,殊不知,美,从来不属于任何私人。美无法掠夺,美无法霸占,美只是愈来愈淡的夕阳余光里一片历史的废墟。
那么,当面对废墟,人的定位在哪里?真腊王朝留下的那片辽阔的废墟里,那些寺庙、宫殿、城市、浮雕、佛像等主要代表着少数君王的统治和信仰,而普通人当时居住的房屋因不允许用石、砖结构,仅用茅草、土坯修建的居所早已被岁月风化,片甲不留。所以,要想对真腊王朝普通民众的生活境况有所了解很是困难。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吴哥之旅,蒋勋似乎始终都在寻找着些什么,最终,他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了人的定位。
山,因陀罗跋摩一世修建的第一座“神殿山”形式的建筑巴孔寺;水,设计在水库中心岛上的洛雷寺。在这与大山、大水的对话中,蒋勋慢慢发现,事实上,在吴哥王朝迁都之前,罗洛斯遗址的建筑群就已经在山水之间找到了人的定位。
没有攀爬过吴哥寺庙的高梯,不会领略到吴哥建筑里信仰的力量;而吴哥建筑群浩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样成就了今日的吴哥文明。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指向,那便是人民大众对山、对水的依赖,对生活的向往。
因为微笑,文明不会消失;因为对生活的眷恋与向往,废墟容纳美、诠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