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百战山河同车书,收尽玄铁铸犁锄。
匹夫一呼众人起,杀人只用南山竹。
姓名:刘邦
曾用名:刘三,刘季
名言:我的爹就是你的爹,听说你今天你要煮了你父亲,别忘了记得给我分一碗汤奥?
座右铭:打不过你,我玩儿死你。
口头禅:你老子我(乃翁)…………
偶像:秦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最爱的行为艺术:往博士帽中撒尿
学历:自学函授初中未毕业
工作经历:历任乡霸(无业游民)
乡保安队长(临时工)
犯人押送主管(敢死队)
西路讨逆军军长(造返派)
陕西王(军正一把手)自封
汉中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记,大过处分,降级录用,留党察看)
西北战区盟军总司令(反对党总裁)
大汉人民 (皇帝)
家庭成员:
父亲刘太公(存疑,据说刘大爷曾看见一条龙在他眼皮底下给他戴了绿帽,然后刘三就出世了)
母亲刘大妈(对不起,没记载)..大哥伯,二哥仲,四弟交,妻子吕雉。
家庭成分:三代贫农
话说当时陈胜吴广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人纷纷揭竿而起。(为什么要揭竿而起,因为秦朝为了防止人民革命,把所有的铁器都收起来,所以人们用竹竿为武器,反对秦朝的暴政)此时刘邦也加入了起义队伍,帅几千人到了陈留。当时起义军还没有找到组织,刘邦听说有个叫景駒的同志开辟了一片根据地,便跑去投靠景駒。忽然远处过来一队人马,领头的是一个身体瘦弱,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刘邦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但又定睛一看,不觉胯下一凉。马的,算你走运,今天没戴帽子。要不然,嘿嘿!言归正传,于是叫部队隐蔽卧倒,自己上前朝书生喊话道:那个谁,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来此何干?只见那书生缓缓说到,在下张良,是去投靠景駒的,路过贵地,还请行个方便。说话间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和贵族气息。刘邦本来土鳖一个,看如此情形,顿生了几分好感。刘邦道:原来是同道啊,正好我也是投靠景駒的,不如咱们同路吧,这兵荒马乱的,也好有个照应。张良看着这个与他年纪相仿的人,不觉心中咯噔一下。心想,此人虽然粗鄙轻浮,但眉宇间有一股逼人之英气,不可直视。又隆额准目,骨骼精奇,我虽阅人无数,但未曾见过如此贵相,其必非常之人也。于是倾心与刘邦相交。
在行军休息之余,张良喜欢给众将讲六韬中的兵法,但众人无一听懂。于是便讲给刘邦听,谁知这刘老粗一听就懂。张良便暗暗惊奇。更加坚信此人必非常人。说实话刘邦此人本事没多少,就悟性好。什么东西,你给他一说他就明白,这就具备了一个领导最重要的素质。而且他不但能听懂,还能在几个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这就更不得了了。确实,悟性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张良愈加觉得此人不凡,便把自己的部队也交给刘邦指挥。由此可见人家张良不是向刘邦求职的,而是入股的。这也是后来刘邦封封诸侯时,对张良颇为照顾之因。而张良本深谙功成身退之道,于是选择了陈留为自己的封地,告诉刘邦自己感念旧情从而保全了自己,这自是聪明人的游戏。相比之下同为汉初三杰,韩信,萧何都是打工仔出生,这和张良还是有一定差距。
不几日,二人便到了景駒的辖区。但探马来报,说景駒同学已被项羽ko,众人一听,惊出一身冷汗,心想,还好我们走得慢,不然也成项羽的刀下之鬼了,众将正欲要走,只见刘邦同学眉头一聚,既而仰天大笑,以至于发出了猪叫声。命令众人继续前进,惊魂初定的众人又后背一凉,连张良都不解,闻到沛公这是何意?莫非要带队团灭,或者故意送人头?刘邦说道,我们是打景駒的,为什么要掉头走呢?若我们掉头走,必然会被当成景駒的援兵,到时候恐怕还是小命不保,不如说是打景駒,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咱们顺势可以投靠项羽啊!听说项家世代为楚将,深受楚国人民的爱戴,景駒暴发户一个,怎么能和项家比,这真是天意啊!(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有多能干,而是在遭到失败时或者生死关头,以最好的办法来降低损失,或者反杀。后来刘邦在快被项羽抓住时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扔下车也是这个道理。不扔谁都跑不了,扔了成活率马上翻倍)
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刘邦后人刘秀身上又重演了,当时刘秀华一干人等在河北招安失败,被敌方追杀,一连几天都没吃饭。于是刘秀便想了一个办法,假扮成敌方的使团,去官府蹭吃。官府叫他们狼吞虎咽,哪像是使者,怀疑他们是刘秀等人,又没有证据,于是在席间喊话道,河北使者来了。这一声把众人吓得半死,真是装鬼的人遇到鬼了,众人撒腿就跑,却被刘秀拦住,只见刘秀不慌不忙道,既然河北使者来了就进来见见吧。这才救了众人的命,由此可见领导就是领导,他的目光看的比平常人远。在最危急的时候,总能以最好的办法化解危机。这种情况若跑是必死,若不跑死亡率最多百分之二十五。最安全的当然是使者不来,就算使者来,刘秀可以反诬陷使者是假的。像刘秀此时的部下个个不是吃素的,都是以后的开国功臣,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对付一个地方使者,犹如王者对黄金,基本是吊打。
总结:能力差,没关系。悟性好,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