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教28年来,我始终不能忘怀职业的启蒙恩师--马福元。得遇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那年,我在酒泉师范刚毕业,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我们村小学,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那时,农村学校环境都很差,房屋也有限,办公室是兼宿舍的。村小学工作的5年,我俩在同一间办公室,那是难忘的5年。
学校在远离居民点,在村队中间的一个荒滩上,晚上住校经常一两个教师。校舍是简陋的,五栋土坯房子;学生不过百,都是本村的娃娃,加学前班有6个班级。停电是家常事,校门口有一水井,尤其是冬天,常形成一冰滩,师生取水都很危险。
02
他家在本村,一边教书,一边务农。9月份开学,要整治校舍,他很有经验,就带领我们几位教师,把校园操场的荒草铲掉,将教室和围墙的的危险地段维修好,让我在校园围墙上写上宣传标语。老师们再领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各自的教室讲台重新砌好,地面用铁锹翻一遍再弄平整,辛苦几天之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到了深秋,再把校门口的马路,还有那口井的周围,组织学生捡些破砖头铺平整,学生打水时都有老师在旁边帮忙,那几年真没有发生什么不安全的事儿!
他高中文化,虽属于民转公教师,但他管理学校很独特。他的方略是“约法三章”:一是抓大放小。老师只要把教学的事情做好,纪律和常规都比较灵活宽松,教师偶有小失误,他也不多计较。二是民主管理。不管是教育教学,还是学校劳动,都是老师们商议,共同行动,大家也毫无怨言。三是依据成绩定优秀。每年教师节都有一个优秀教师名额,他明定规矩:按照学区统考成绩,谁的名次在前,就是谁,校长也一样(也有自己带班的成绩)。虽然简单了些,但一年工作结束,谁是优秀,看学区成绩通报,不必开会,直接上报,大家对此心服口服。那时我的爱好不多,精力多用在了工作上,所以刚开始工作,就委以重任,他让我担任五年级毕业班语文和班主任以及低年级数学,兼任学校会计。第一年毕业班成绩就全乡第一,后来连续5年,大家就主动推荐我带毕业班,一直到94年我到中学任教。
03
他虽是校长,也是我小学时的老师,但从来不摆长者的架子。他对几个年轻老师也像兄弟一般,过一段时间,就请去家中吃饭。他对同事信任,做事有条理,安排完工作之后,就放手地让你去做,绝不干扰,工作往往会做得很好。有时学区或县上的领导来检查工作,多是骑自行车来的,免不了要吃饭的。经常的情况是,我们几个年轻人陪领导打乒乓球,校长在厨房做饭做菜。吃饭时,领导也半开玩笑地批评:你们这几个年轻人啊——。他常会打圆场说:谁叫我好这一手呢,再说他们也不会做啊!现在想想,我们那时真是不懂事!
04
那些年,农村学校师范生多,但我们都不甘落伍,学历进修是不二选择。业务进修,他是积极支持我的。他擅长五年语文课教学,每年到自考的前两周,他就主动替我上语文课,让我全力备考,这样一直到93年。我只用3年时间,取得了大专学历,是同学中间较早的。后来,我得知老师可以参加西北师大在职函授,只是入学考试太难,而且没有规定的复习书,他还是主动鼓励我试一试。94年5月份入学考试,他替我带了2个月的毕业班语文课,督促支持我复习。我清楚记得,我在宿舍复习,同事和我的同学在隔壁喝酒,我都不为所动,我恁是坚持下来了。当时酒泉市录取4人,我是第一,他也很自豪。兰州函授的三年,我提升了专业素养,也遇到了我现在的许多同事,他们多是我的师长,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即便是参加函授考试,但我的毕业班成绩还是名列全乡前列。我的辛苦,他知道;他的付出,我记得。
05
现在,我教高中语文已经十多年,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发表了多篇论文和教学生活随笔,工作也得到了学校家长的肯定,这都是在小学五年积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终生感谢他!
他和我是忘年之交,也算是良师益友。初中工作时,我不时去看望他,和他交流工作和生活情况。他有两个儿子,都是我初中时上课班上的,都很听话的。再后来,咱们村小学改建,学校竣工仪式的文字材料都是我帮他整理的。
他早年胃不好,“西咪替丁”是他几十年的必备药品,现在也退休了,但身体状况还是不好,也许是抽烟和农活造成的吧!
06
我在村小学工作只有5年,但我时常想起那段生活:那个标志性的建筑—砖瓦窑,我的几个好伙伴---贵元、小陈、吉国,还有我们在一起饮酒、读书、写文章的情景。
回首往事,我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更没有辜负他的厚望,他的教导和鼓励,我将终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