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呀,我是简愈。
《道德经》中说:“少则得,多则惑。”
比做什么更重要的事情,是少做什么。
生命有限,当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真正需要的,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平和的温柔。
今天,简愈就分享5个“少”的心法,助力大家活得更有质量、更轻松。
1、少食
常听老人说:“能吃是福。”
但是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善吃是智。”
曾看过一篇报道,人类患病和死亡的原因,百分之五十以上都和饮食不当有关,其中饮食过度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105岁的杨绛先生和106岁高龄的宋美龄,都格外注意饮食之道。
她俩的饮食都十分有度,绝不大吃大喝,每餐绝不过饱。
《仁斋直指方论》中说:“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意思就是说,饮食过度,伤脾伤胃,节制饮食才是远离疾病、健康长寿的良方。
2、少看
在这个信息爆炸,短视频横流、过度喧嚣的时代,少看是在为自己节约能量。
少看与自己无关的信息,比如朋友圈、短视频、购物直播、种草群,广告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有空就会去刷一下抖音,要么被一些悲情的故事感动得满脸是泪,要么被一些搞笑的剧情忍得哈哈大笑,要么被一些国家大事搞得很是哀伤,要么就是一些令人担忧的新闻热点或者无关痛痒的娱乐八卦;
有时候看完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还会接着去其他平台搜相关的资讯,整个人越看越停不下来,仿佛成瘾了。
再一看时间,2个小时过去了。
我想起一句话:刷了2个小时手机,问问自己收获了些什么?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流量和最宝贵的注意力,去消费别人生产的内容,为别人赠送流量罢了。
最关键的是,损伤了自己的能量,有人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越刷手机越焦虑,越浮躁。
而当我们从手机中抽离出来时,只觉得空虚。
所以,试着减少看手机、看外界的时间和注意力,多去亲近大自然,或者把看手机替换成看书、烹饪、运动、清洁等。
3、少言
海明威说:“人只花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真正的智者,都是少言的。“多言”与“少言”之间藏着大学问。
维持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过自己的;少参与、评论别人家的事,这叫有边界感。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认知不等,不予争辩;
三观不合,沉默是金。
4、少思
学心理学时学到一句话:我们人类会痛苦,是因为我们人类会思考。
大部分人的痛苦,都在于身在此处,心却在彼处,一言以蔽之:没有活在当下。
我们真实的身体在睡觉、在吃饭,然而我们的大脑却在思考过去,于是带来了伤心、难过、甚至抑郁;如果我们过度思考未来,则带来了焦虑、不安。
况且思虑伤身。《黄帝内经·素问》如是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心里考虑的事情太多,精神过度集中,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某个部分而不能正常运转,以致“气结”。
平时可以多尝试冥想,多刻意练习“少思”,从各种思虑中抽身出来,回归到真实的当下。
也可以练习聚焦在想做的事上,杂讯思虑便会自动消失,达到“心流”状态。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得太多,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5、少欲
欲望是无止境的,被欲望裹挟的人,终其一生学不会享受,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欲壑难填。
作家庆山在回答一位网友“怎样看待大家对房子的执着和追求呢?”这个问题时,这样回答:
作为个体,能有个地方居住是基本生活保障。至于是租还是购买要根据实际能力来定。但这就是一个房子而已。有了房子,又烦恼面积多大、是否豪华、数量多少,这是欲望层面的事情。欲望没有止境。
最难感知快乐的人,不是一无所有的人,而是永远感到“缺乏”的人。
人们习惯把幸福理解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
其实幸福应该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无牵、无挂。
最近很喜欢一段话:
人生,没有幸不幸福,只有知不知足。温饱无忧就是幸事,无病无灾就是福泽。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懂得知足,知足者常乐。
▽
戈尔泰说:“当飞鸟的翅膀缀满黄金,它就不能在高空翱翔了。”
真正活到极致的人,往往不是贪婪和奢靡,而是克制和朴素。
少,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活法;少,让我们的人生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