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孤独,需要独自面对!
一、 晚上八点我正在读书,手机铃声响起来,一个朋友要我陪他去喝酒。朋友在电话里说刚干完活回来,又累又饿,加上这么多天的烦心事一个人在家里待不住,想来想去又找不到一个可以喝酒的人,只有给我打电话了。无奈,只得前往。到了路边小店,他已经点好了两个小菜,打开了一瓶白酒,甚至为我倒好了酒。我说,你不是要发牢骚么,怎么沉默了?他说,真的到了想说的时候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我最怕孤独寂寞的时候,两个人这样吃着,就不寂寞了。我说,你错了,寂寞依旧是寂寞,不过现在成了两个人的寂寞了。他十八岁外出东莞打工,到了接近四十岁的时候才在英国人开的工厂里做到了经理的级别,年薪二十万。没过多久,英国人的工厂倒闭,他也只得回老家。原本想着凭借多年积蓄在老家做点生意,没想到投资失败,积蓄都打了水漂,没办法只得干点零活。很快一瓶酒被我们喝完了,他还要拿,我制止了他。他说,我最害怕的就是一个人的时候,过往的一切都在不断重现,我无法忘记。我说,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活在当下才是最现实的,只要人在,一切都充满希望。他摇摇头,我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在道路两旁的路灯下被拉得很长。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过去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投入,对于任何事任何人,沉没成本都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无尽的缅怀沉没成本毫无意义,当你孤独的时候,你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
二、 我认识一个人,家庭条件很好,至少可以算一个小富二代。父母经商,为其准备好了车子房子,为其娶妻照顾孩子,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去哪里玩,城市乡村国内国外,他经常谈论的是各种新款汽车和各种时尚流行潮流,他的微信女友很多,但他经常在朋友圈发的一句话却是,热闹惯了,最害怕孤独。很多有正义感的朋友纷纷劝他,孤独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嘛,比如读书,比如思考等。他回答,读书思考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说最终是为了经济利益的话,那对于我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是为了个人那所谓的修养悟性提升,那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也有同样的效果,形式不同而已。他甚至引用很多颓废派现代派作家诗人的名言来勉励自己,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世界是孤独的。我很想问他一句,那你用什么样子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孤独呢,你为什么还会有孤独的感觉呢?然而我始终没有说出口。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他无疑是个聪明人,他看到了生命的短暂目标但是没有明白生命的过程意义。生命的确孤独,至于你感到孤单与否只是取决于你的心。
三、 十几年前一起上中专的同学回国了,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小范围聚会。同学是励志的典型,他的老家在山里,上学的时候全校就他一个是他父亲陪伴着他步行了五十公里来学校的。上学的时候也是依靠学校的资助和个人勤工俭学才顺利毕业。毕业后的他没有像我们一样找一份安稳的动作过着单调的生活,他走遍了北上广深,做过无数种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英语口语,考过了雅思、托福,顺利拿到出国签证。我们一帮同学笑着对他说,你知道你现在最适合做什么工作吗,最适合当作家,一个有了各种生活体验的人,一旦写作,必定妙笔生花,下个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在前面等你了。他不无自豪地说,是的,我现在的确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可是写作不是我想做的。你们知道我最艰苦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情形吗?我在广州一边蹬三轮车一边收废品糊口,没钱租房子就在广州等待拆迁的空房子里居住,没有水电,这都不是问题,让我最害怕的是孤单,是那种令人感到恐惧的孤单,好几栋大楼连在一起,只有我一个人。那你都做什么呢,我们好奇地问。刚开始就是睡觉,他说。可是后来我越来越觉得睡觉也无法赶走那种令人恐惧的孤单,我就点了蜡烛从我收购的旧书里面找我感兴趣的。糟糕的是,刚开始我就在在大学城附近收废品,收的旧书大都是英语类型的,我就从英语开始看。你们知道,我上学的时候英语一直很差,我想借着学习英语的机会可以让我忘记孤独,学着学着我就渐渐喜欢上了英语。我现在可以熟练使用英语阅读写作和对话,他自豪地说。我知道他真正的兴趣在地理,前不久我看到他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他跟随浙江一家工程公司去了刚果金做翻译和工程技术人员。非洲湛蓝的天空下,他晒得黝黑的皮肤,他露出大白牙,笑得阳光灿烂。
每个人都会面对孤独,当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过是虚空和连续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从现实庸俗繁琐的泥潭里抬起眼睛居高临下地看一看挣扎的自己。不论是整个世界还是构成世界各种关系连接点的个人,其本质当然是孤单的,也许就是这份孤单,让每个人变得高下立见,生命的广阔维度和精彩更无法离开孤独的陪伴。能勇敢面对孤独的,只有我们一颗勇敢和勤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