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回来的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老人,年纪大概和我奶奶差不多。最初令我觉得奇怪的是她和她女儿的对话,明明是星期天,为什么她女儿不送送自己的妈妈呢,而且给她买的票也是上铺,老人说她爬都爬不上去。她女儿在电话里让她和下面的人换一下,老人理直气壮并且很愤慨地说:“他不给我换。”当我听到这些对话的时候,内心不是很舒服,关于乘车座位的问题,之前大家也热议过。之前的孕妇站票事件,到后来的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两人大打出手。这位老人的女儿为什么不给她刷一张下铺票呢?即使第一次买的是上铺,后面也还有两次刷票的机会,可能买不到上铺,至少也是中铺的位置,也不至于那么难爬。因为重庆是始发站,所以车上也有许多下床的空床位,这位老人为什么不找乘务人员换一下呢?补一下差价就可以了,不能仅仅因为你是老人,就忽视乘车的秩序。我们可以礼让,但不应该是被迫、心怀不满地退让。
之后我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因为我当时正在看小说,感觉被打扰了。而且火车上信号不好,老是和她讲话要讲好几遍,我心里就很烦躁,所以讲话的语气也很不好。直到我把小说看完才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老妈很担心地问我第二天需不需要叫醒我,她怕我睡过头。我心情不是很好,因为那段时间找工作不是很顺利,主城的一所公立学校本来面试挺顺利的,试讲分数也挺高,与同面试的那个男生分数一样,我挺过了前三轮(资格审查、笔试、试讲),拼过了研究生,最后校长在结构化面试的时候选择了那个男生。所以当时在火车上心情很低落,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于是也就没怎么理会我妈妈,就非常不耐烦地说有工作人员会叫醒。第二天我给她发短信报平安,那是早晨五点的样子,她当时立马就回复了,说了五个字:“恩,我放心了”。当时我心里其实挺难受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总是无偿的,也许只有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才会明白其中的不易。
如果我在外地工作,火车上的那位老人很有可能就会是我妈的缩影。一个人坐火车来看我,一个人回去,一路上都是孤孤单单的,没有人陪。我之前总是觉得我妈的世界太小了,她想过的生活太过于安稳,可能她觉得平凡简单才是最真的,最可贵的。而我……读大学出来了之后就不想回去了,总是觉得外面的一切都比家里好,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机遇和平台,更优秀的人文素质。当然我也会有想回家的时候,在外面拼累了,或者不经意的失落期间我就会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回家过安稳的日子难道不好吗?我妈总说我的心太大,好像也真的是这样子。因为我害怕家里一年望到头的日子,我担心好不容易练就的普通话在回家一年之后立马变成川普,我顾忌家里给我的平台不大,我跳不起来..……但是如果年轻的我不出去闯闯,那么我一定会后悔。哪怕最后我遍体鳞伤,这也是我最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