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8日到今天,训练整整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接触了以前从未尝试过的口才训练班,面对新的尝试,我以为自己还会像以往一样,充满惶恐与不安,似乎随时准备逃回“洞穴”,但是这次我没有,不仅如此,新的尝试与学习反而给了我全新的认识,让我慢慢学会打开了自己的觉知,让我迫不及待走进这场口才改变的新奇之旅。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觉知呢?我又是如何发现这份觉知的呢?又如何利用这份觉知走出当下的困扰呢?
第一份觉知:感受到紧张情绪
在我学习开始的第一周,第一次练习完故事并使用美拍录制时,我就开始尝试觉察自己的感受:内心充满不安、目光无处安放、耳朵变得灵敏、手指异常灵活,听到稍微的停顿就能立马按下手机停止键重新录制。这份感受告诉我,对于当下的学习我是有压力的,对于录制好节目充满期待,但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这种感受一直保持很久,它让我不由自主想要进行更多的尝试与突破。
接下来的第二周,我开始进直播间讲故事,没想到第一次就慌了,回顾当时的状态:神经紧绷、脸涨的通红、喉咙发干、表情僵硬,对我而言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糟糕了。
之后,我便开始反思:
1、如果维持这种状态,那我的思路将被紧张情绪所阻断,无法发挥出来,我又该如何进行接下来的训练呢?
我迫切需要一个好的方法来让自己学会平复下来。于是我找到了这样的方法:调动回忆,找到过去类似成功的经历,体验当时的感觉。第二天,我便开始运用这个方法,在直播前,深呼一口气,回忆曾经站在一个报告厅做的一次竞选演讲,底下黑压压一片,我却什么都看不到,因为我所有的思绪都专注在脑子里,我能表达的流畅自如,不急不缓的说出自己大脑里的思想,直到完美结束。带着这种感觉,我进行了直播,没想到效果还真的不错。后来我在武志宏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当然武志宏老师同时也提到,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更多机会或给自己制造更多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但如果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你也不用担心,你可以去接近那些有类似体验的人,在他们身上学习。换句话说你想要什么人生,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他们的体验会很容易地感染到你。这是扩大自己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就像我们的训练营一样,给了我们一个口才能变得更好的积极预言,这样我们才能更自信的走下去。
2、对于无法全部平复的紧张情绪,如何破解呢?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在他的一本书中分享过一段竞选美国心理协会(APA)主席的心历路程。1998年,经过了一年的选举投票活动,马丁已经烦躁不安了,就在这时前任主席突然打来了电话,可是还没来得及将结果告诉他,电话就被突然中断了,等他回拨过去的时候对方却一直在通话中。他能够意识到是电话信号不太好,结果或许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但却他却依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挫败感,他想对方不接电话或许是忙着跟新任主席交流,他在脑中不断搜索,会是谁呢?似乎每个人都有可能,他们都有过在APA担任过职务的经历,而这正是他所缺少的。过了一会儿,电话打通了,对方说:“投票没有......”,没有,没有什么,没有通过么,听起来就是个坏消息。再打过去,对方依然忙音,此时他大脑一片白 ,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他让自己陷入了恐慌。一刹那,他开始了一系列自我归因:我输了这场选举,我输了是因为我不够资格,我没有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投入选举,所以失败是我自己的原因......在这种时刻,他才发现自己虽然是积极心理学专家,但却是自己理论最糟糕的实践者。他对自己说我不是天生的乐观者,我是一个带有悲观色彩的人,悲观者也能写出清醒、有条理的乐观书,我所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反驳灾难思想。于是,他马上行动起来,给另一位曾任期10年的前前主席打电话,最后结果不言而喻,他以比第二名票数多出三倍的票数当选了APA主席。
积极心理学之父也有悲观的时候,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消极的情绪其实是很常见,它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我所要做的,就是接纳它,带着它去行动,当你发现行动之后,必然会有新的事物来分散你对于紧张情绪的注意力,那么你也就跳脱出来,能带着紧张成长。
第二份觉知:感受到内疚情绪
在训练的第三周,小宝生病了,四天四夜的高烧,使得我整日整夜没法合眼,可是小宝病好后,当我打开知识圈,看到每个人都很积极认真的学习着 ,反而心慌了,一阵不安的情绪突然涌上来,堵在我的喉咙口,我知道我又想要打退堂鼓了。我看着自己几天的漏打卡记录,发着呆,迟迟不愿练习起来。直到又过了两天,Leah教练又来问我最近的行动状态,问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拿起手机就开始编辑各种借口,可是,当我打好文字打算发送的时候,突然想是不是该觉察一下当下的情绪了,于是我开始回顾自己,我的一系列举动其实就是一种解释,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想要去解释为什么没有行动这件事?害怕被认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太阳的人?渴望他人多一点的关心?问过自己的内心之后,我知道更多的其实是前者。
于是,我便开始反思:为什么我需要去掩饰自己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是没有能真正的接纳自己,就像Tom教练所说,表现型人格,在乎他人的评价,常辛苦的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而我要做的是接纳自己,理解自己的节奏,亦步亦趋慢慢前进。
对于自己那几天的停顿,思想上找到了原因,知道如何破解。那么在行动上呢,我又该如何做呢?那就是在难以克服外界的情况下,不如适当降低目标,先保持这份学习的感觉,这样你就不会因为突然一些天的漏掉而备受打击前功尽弃。
第三份觉知:感受到来自群体的不安情绪
一个微信群里有一类人叫小A,小A比较害羞,所以在群里基本不怎么说话,但是她其实也会对群里其他的成员给予关注,每次当看到有群友发出作品来的时候,她经常回去看,看完之后,心里就回想“哇,他写的真好,我怎么写不出来”,但她不说,看完也就过去了。说实话,我就是属于小A这种,不爱说也不太敢说,总担心说的不得体,过于拘谨难以突破。觉察到自己的问题后,我开始尝试一方面修炼自己一方面多去关注他人,只有这样内外兼修才能让自己慢慢从自我的世界走出来,慢慢学会拥抱外界,通过这种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反馈相互连接,我相信自己能够慢慢从这种微信社交的困局中走出来。
第四份觉知:对自己难以突破的惶恐
训练到第四周,我又开始了紧张情绪,这一次与前面两次不一样,因为这次的主要原因是故事无法得到很好的突破。看到他人能够绘声绘色的讲出一个好听的故事,而自己却暂时难以达到同样的水平,所以心慌了。觉察当下的状况:一方面开始追求故事生动性另一方面期待能跟他人一样表现优秀,结果却导致自己始终无法令自己满意。直到得到教练的指导,才突然领悟:故事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一个故事讲得好与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佳句的强化或一些故事的情节加工,我们其实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入手,比如用语速、语气和表情代替形容,用手势和动作引发联想,靠表情的变化、甚至思考时迟疑、短暂的结巴来表达,用此来突出故事的信息。因为有时候故事他不像新闻一样需要直接陈述出来。我们所需要传达出来的,有可能是一种情绪,有了情绪,故事就能活了起来。所以有时候讲故事不一定非得用非常优美的词藻,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有时候很简单、浅白的一些语句也可以讲出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想到这里,我便改变了自己训练的目标与方向,紧张情绪也就好了起来。
以上便是我这一个月的心路历程,我很庆幸能保持这份觉知,让我不断在反思中进步成长,也感谢口才训练营,让我有机会实现口才蜕变这个预言!
ed_cont�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