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口木木哒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为是一个暖暖的言情小说。毕竟,“告白”这个词,在大多数年轻人的心里,是求爱的意思。我想,我就是大多数青年中最庸俗的人吧:这一定是一个很感人的爱情故事。
但是,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与肤浅。书的一开始就很沉重,“莉迪亚死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莉迪亚是谁?她为什么死了?她怎么死的?她什么时候死的?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我,一步步地看下去。
故事从莉迪亚的死讲起,但是,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她怎样又是为什么死去的。
莉迪亚的爸爸,詹姆斯,是一个拥有美国人名字的华裔。几十年前,和父母偷渡到美国,一直在社会底层生活。父母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用的都是别人的名字,也就是别人的身份,在美国过活。在当时几乎到处都是白色人种的美国小镇里,詹姆斯是个异类,更何况,在大家眼中,所以的中国佬都是带着长长的辫子,动不动就下跪,又何况,这个詹姆斯有着天生的内敛倔强和自卑。所以,他渴望,渴望着和大家一样,而不是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异样的目光。他渴望,渴望在这个多元化却又单一化的美国,找到一些归属感。
而他的妻子,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是一个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她从小成绩优异,渴望和男孩子比肩,不满妈妈这份做手工课老师的职业。她的内心,一直想着如何不走妈妈的道路,如何,与众不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对,是医生,不是护士。这样,她就可以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不必过着像自己母亲似的家庭妇女式的生活。
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黄种人,一个白种人;一个渴望着和别人一样,一个期待着与众不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走到了一起,让他们在一起的,与其说是命中注定的爱情,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她喜欢他的与众不同,他需要她美国人的身份,因为这样,他不再需要“与众不同”。
父母的爱情对下一代人也很重要,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一般乐观开朗,适应力强;而生活在不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敏感,容易受挫。(我说的是往往,不排除好多牛牛的人总是在逆境中崛起,可是谁让人家是牛牛的人呢!那么问题来了,牛牛是谁?)所以,詹姆斯和玛丽琳的爱情,悄无声息地为莉迪亚的死,埋下了伏笔。
莉迪亚是个听话而懂事的好孩子,她听从妈妈的话,学习她不喜欢的理科,尽管她在这方面,并没有像妈妈那样的天赋。一开始还好,只是,越到高年级,越是承受不了那样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她的成绩越来越差,她的内心也越来越敏感脆弱。她有心事,她有一堆话想要告诉别人,可是谁又能听她倾诉呢?妈妈?不可能,因为她的成绩变差,妈妈会失望;爸爸?不可能,爸爸希望莉迪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但是,她也没有做到;哥哥,他就要去哈佛读大学了,他巴不得离开自己呢。妹妹?那么小,她能听懂什么呢?朋友?她上学以来几乎没有朋友。集父母宠爱于一身的莉迪亚,本该是幸运快乐的,而实际上却是可怜可悲的。在物质充盈而内心贫弱的世界里,她的心就要被巨大的压力和无奈淹没。
这个时候,有个花花公子式的男生,出现了。他是杰克,据说每个上过他的车的人都和他上过床。莉迪亚不在乎这些,她现在急需一个朋友。所以,当看到杰克车里的成人用品时,她内心的压力已经使她疯狂。她对他说,我也可以。没有想到的是,杰克爱的人却是莉迪亚的哥哥。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莉迪亚很难接受。但是,杰克说,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要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可是你呢,莉迪亚,只会在父母的期望下唯唯诺诺地生活。你不痛苦的吗?莉迪亚被点醒了,应该是个喜剧的。可是,文章的开头就告诉我,莉迪亚死了。
莉迪亚深夜跑到小湖边,把小船划到湖中心,然后让自己从湖中沉下去。她并不是想去死, 她以为自己可以像小时候那样从水中爬上来。然后,告诉爸爸妈妈,再也不要那样活着了,她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命运并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她被淹死了。是偶然,也是必然。
很庆幸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给自己多大的压力,让自己成为什么什么样子的人,所以现在尽管没有才华,没有头脑,也过得相当开心。《无声告白》里,那样的状况,有些极端,现实生活中不太常见。可是,活在别人期望里的人却常常可以见到。
期望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可被珍惜,也可被抛弃。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记住,别人的期望再好再大,也不要为了它,而放弃了真正的自己。为了一些虚无的别人的猜想,忘了自己,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