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等梁老师的空隙,手机没电自动关机,闲来无聊,就去到高中旁的书摊逛逛。书籍种类良多,网络小说为主。逛了一会,恰逢学生放学,一时涌进很多人,在小说类前面浏览会就果断买下,然后三五成群的离开。看着这些孩子的背影,想起在四中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手头实在拮据,勉强能够解决日常生活费,哪买得起书。
周六的下午或者放月假的时候,就喜欢去校门口对面的那家书店。书店的老板是个中年女性,看着我拿着书一看就是老半天,迟迟不买,也不舍得走,索性给我搬把凳子放在店门口旁,对我说:你就在这看呗,书页不要折起,那样会影响卖的。看你也是喜欢书,愿意看多久就看多久吧。听得心里热乎乎的,也果真在她那看了好一些经典的书。
如今也买书,买得还不少,独独缺得便是那份静心和满足。特别是这几年,总是难得静下心来看点认真的文字,时间也有,心境难得。
林欣浩老师在带领大家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里面问到:有没有想过一个3岁的小朋友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吗?3岁的孩子是具有很强探索性的,看到任何东西,都会去碰一碰,摸一摸,我们成年人为什么不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的好处,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我们已经麻木了。这种习惯和麻木,让我们丧失了许多的快乐和欢喜。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太容易得到,小时候想要一个东西,需要攒很久,一旦得到的时候,欢喜都是n倍加强的。现在想要什么东西,立即马上就可以满足,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不会被珍视,所带来的快乐更是短暂。
所以斯多葛哲学里,给到我们重返快乐的良方有二:
一、消极想象。把自己的斯多葛小人召唤出来,谈一谈,想象你最珍爱的东西,此刻永远失去ta...消极想象可以终止我们对Ta 们的麻木,对所有这些东西重新产生像小朋友一样的好奇心和快乐。
林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做一个消极想象,记录自己的情绪、感觉和体验。我最珍爱的是与家人之间的相处,确实不敢面对失去他们的光景,不敢想象。那么换成健康吧。
如果身体不健康,无法站立行走,每日只能躺在床上,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渗到房里,光影交错,美极了。挣扎着想起来,发现上身抬不起来,只能捏住手头的按钮,提醒护工把自己搬到轮椅上,推着到院子里走走。抬头,天那么蓝,白云一团一团的,没得特别不真实,清风阵阵,旁边有玫瑰花静静地开着,我却连俯身去触摸一下花朵的力气都没。想起那年在云南看到的彩云,在拉塞看到的星海。。。还没去过北疆呢,也没去过沙漠,真是遗憾。。。
只是这样想着,喉咙就开始梗了,鼻子发酸,心里涌起许多苦涩和后悔。手不由自主的摸了摸大腿,幸好现在还能走,腿脚灵活,想去哪还能去哪。立马站起来去倒了杯温水喝下,决心坚持好好锻炼身体,早睡早起。趁着还年轻,每年带孩子和父母出去走走。
二、延迟满足。有想要的东西,不要立即满足自己;有特别想吃的食物,不能放纵自己大吃特吃;有想去的地方,也不是立马就走。。。Hold on,给自己按一个暂停键,提一个要求,兑现承诺了,把ta们作为奖励给自己的一个礼物,用一些时间来延迟满足感,提升快乐的强度和宽度。
嗯,最近先生想换车了,提了很多回。我的意见都是等投资盈利,这个等待周期还是挺长的,盈利后第一笔先给爸爸在赤壁买个小房子,才能谈他喜欢的车。想想真的兑现的时候,就很欢喜了,相信那时候肯定会更开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