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哥是我的高中校友。
参加过4次 CET-4考试,通过,参加过6次CET-6考试,未通过。参加过2次考研,通过。
昨天他联系我,让我帮他看一下英语试卷的答案对不对,他在帮小学阶段的表妹检查英语试卷。我调侃说,最起码也是英语四级通过的人,小学英语应该难不倒吧。
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不太想插手这件事情,因为我正在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虽然十分钟就能搞定那套英语试卷。
他说,当年哥也算助你一臂之力考上了研究生,通过CET-4,CET-6。看面子也帮一把啊。
我开玩笑说:你都是好多次才通过,是怎么指点我这次一次就全部通考的人呢。
最后还是花时间把他的答案检查了一遍,下一次应该还会帮忙。
为什么呢?
因为就是像他说的,他确实有指导我通过了所有考试,他比我高一届。
大一上半学期,考CET-4之前,有学姐去寝室推销英语周报,说英语四级特别难,因为他们宿舍的人都没有考过(小数定律----用一个小范围事件的概率,去下一个概括性结论)。当时也是一阵焦虑,准备订购。但是无意中和亮哥聊天,他说买这一大堆东西,最后就是压箱底,还不如每天听英语课本,每天做真题。
最后花了十几块钱买了真题,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去教室听听力,晚上刷真题,作总结,最后顺利通过,听力满分。
准备考研时,亮哥又是神一般的出现了,讲了很多话,但是过滤掉之后就有一句话顶用,刷真题。
其实这些话道理很简单,如果我想否定他,说是我自己的勤奋学习获得的成果,也无可厚非,不过这个已经是后验性了。
一个人在当时 思维模式,信息维度,经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别人的一句话可以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少走弯路。那么我也愿意为这一句话付出回报。
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聊起一个课程,我说,很多人反映这个课程没什么意思,两天都要3000块钱。他说,大部分内容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但是老师讲了一个概念和理论,让他去见客户时跟客户达成了共鸣,最终和客户成交了,业绩成果上,他获得3万块钱收入。
在这个朋友看来,他觉得就是课程里的一段话帮到了他,他愿意为这句话付费3000元。也许这段话他通过看书也能习得,但是经过别人权威认证以及形象剖析,可以让这个理念在他心里更自信的转换。
包括最近我也参加了一些付费社群,有专门做专业知识讲解的,也有分享运营经验。如果非要说这些知识可以在百度,知乎上找到,我不否认,但是你的学习成本包括哪些:
学习成本=筛选资料时间成本+学习时间成本+误读时间成本
今天想推荐的一本书《稀缺》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人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适合所有人阅读,对你的带宽“时间,精力,金钱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摆脱你的困境。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8_uChewk6-hwEC8xmUfEA 提取码: sp6e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