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日,我上初中三年级,准备中考的时候,爸爸骑摩托带我前往咸阳市礼泉县,再次来到这里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离开的时候,第一次走进昭陵博物馆;回家的途中,再次来到唐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顺陵——
2001年10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昭陵六骏》特种邮票。当时,在咸阳市人民广场上,举行了邮票首发仪式。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唐昭陵了!
2002年6月24日,刚刚小学毕业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妈妈前往昭陵。天气非常炎热,到达九嵕山上,这里的北祭坛遗址看不到一个人,我们在新建的昭陵六骏雕塑前休息了一会儿;下山的途中,参观了韦贵妃墓。当时,没有拍摄照片,留下一些遗憾。因此,这次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拍照。
中午11点左右,我们从咸阳市出发,很快就到达昭陵下方。跟三年前完全不同,这里吸引大量游客,进山的公路口已经被封闭了!需要花10元钱,办理通行证后,才可以进入景区。
当我们来到北祭坛遗址,这里正在进行考古发掘,中间可以看到刚刚出土的大殿台基。虽然禁止游客靠近,但是大家环绕一圈,沿着旁边简易的通道,能够领略到这处遗址的全貌。旁边的大爷,向大家说道:“在这次发掘的时候,发现了昭陵六骏的一只马蹄子!”
离开北祭坛遗址,准备返回的途中,游人拥挤,公路被封。等待半个多小时,才可以缓慢通行。到达山下以后,我们直接前往昭陵博物馆。当时,门票21元,学生免费,感觉非常便宜。
这座博物馆修建在李勣(徐茂公)墓周围,根据《新唐书·李勣传》的记载:“起冢象阴、铁、乌德鞬山,以旌功烈。”此墓是昭陵陪葬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三个高约18米的土堆呈“品”字形组成,前方竖立着高宗李治亲笔书写的李勣神道碑。
1971年,考古工作者对此墓进行清理,出土三梁进德冠、革带饰件、乐舞壁画和墓志铭等珍贵文物。其中,三梁进德冠成为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跟昭陵其他陪葬墓出土的陶俑、三彩和瓷器一起陈列在西侧的展厅之中。
经过考古发掘后,李勣墓就被回填。在封土南墓道两侧的地面上,还可以看到一对石人、三件石虎和三只石羊。石人头戴冠,穿束腰长袍,足着如意履,双手拄剑而立;石虎均作蹲踞状,昂首怒目,张嘴似吼;石羊均屈膝敛腿,抬头平视,引颈昂首。
昭陵博物馆的藏品以“碑林”闻名于世,现存40多通陪葬墓的墓碑和已发掘墓葬的十几方墓志,包括《温彦博碑》《房玄龄碑》《李靖碑》《周护碑》《马周碑》《程知节碑》等。
当时,昭陵博物馆石碑展室比较简陋,完全靠上方小窗户的自然采光,光线昏暗,设备老旧。这里众多的石碑分别陈列于两个展厅之中,周围没有围栏保护,伸手可以摸到石碑。
参观完博物馆,走出展厅之后,沿着蜿蜒曲折的台阶,我们登上李勣墓封土。向北可以眺望气势恢宏的昭陵主峰,向南可以俯瞰昭陵博物馆内的全景,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村落。
离开昭陵博物馆以后,我们经过泾阳县,返回咸阳市之际,再次来到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顺陵。大约在1995年的时候,爸爸骑着新买的山地自行车,曾经带我第一次来到唐顺陵。
当时,我不知道这里叫“顺陵”,爸爸告诉我:“这是武则天她妈的墓!”这里的石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古墓葬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不久之后,我们就去了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
这回跟上次一样,从北门进入顺陵,先观看了这里遗留下来的石刻,包括一对石狮子和几件石仗马。石狮子威风凛凛,蹲坐在田野之中;有的石马保存完好,站立在石板上;有的石马破坏严重,四条腿被砍断。
随后,我们顺着田间的土路,向南进入顺陵的核心区域,现存有高大的封土和阙台遗址。在这里竖立着两组石刻:两对石虎、两对石羊和一对石人,以及六件体型高大的直阁将军。当时,麦子非常茂密,无法靠近石刻。
最后,我们来到南侧的神道上,看到这里的走狮与天禄。走狮是顺陵最具标志性的石刻,东侧为雄狮,西侧为雌狮。其中,东侧的雄狮最为著名,昂首挺胸,大步向前;天禄也称“独角兽”,头部似鹿,长有一角,身体似牛,足为马蹄。
太阳慢慢落山,我们也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回到家里,天已经黑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在昭陵博物馆花19元购买的黄濂著《中国历代帝陵》,开启了我对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