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在负责公司的仓储系统,目前有一名实施岗位的同事在处理线上问题,他总是忙到不可开交,每天rtx都是一排排消息。但处理了半年以后,我们的线上问题还是很多,每天他还是很忙,问题却完全降不下来。
那如果我们去掉实施呢,质量会不会更好一点?
我仔细回想了我们以前团队的情况,发现以前都是产品经理在处理线上问题,每个人每天可能花30%精力,很影响产品本身的工作。所以,我们引入了实施岗位,线上问题全部由实施对接处理,产品经理基本上不参与。针对仓储系统问题一直比较多的情况,我们抽调了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实施工程师组成了异常处理小组,耗时三个月集中处理线上问题。
但随着异常逐渐减少,异常处理小组解散了,过了足月有余,异常又开始反弹,实施又忙不过来了。并且由于实施岗位的存在,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即使新需求上线引起的问题,很多时候也都是实施在跟进解决,他甚至不知道哪个问题是新需求引起的。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团队的质量没有人管了,线上的问题全是实施处理了。产品经理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出了问题,开发,测试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出了大bug,还可能因为有实施兜底,因此开发,测试环节都少了一份谨慎,上线代码时更少了一份谨慎。
一个团队的产出质量一定要跟每个人牢牢绑在一起,不管是通过绩效考核来约束,还是通过谁的问题谁来处理来约束。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时刻把质量作为一道红线。
那么,如果没有实施,我们线上问题该如何受理呢?
首先,由产品经理对接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咨询类的,直接回复即可。如果是系统bug,转给开发处理。如果是需要定位问题的,由测试介入,初步定位后转给开发。
其次,产品经理只负责分类问题,对接业务,不负责跟进问题,开发能否及时处理也由项目专员来跟进。
再次,模块责任制,产品经理,开发,测试都有自己负责的模块,出问题后相关人员一起解决。
最后,需求责任制,某个需求线上出了问题,产品经理,开发,测试都要承担责任,形成利益共同体,减少解决问题前的互相指责和甩锅问题。
实施,其实是一个畸形的岗位,是我们内部质量不可靠衍生的产物。无论有没有实施,如果我们不尽快推行责任制,线上问题都不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