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从4月1日疫情封控开始,笔者小区一共进行了四次核酸检测。
与之前相比,这几次核酸检测有了几大变化。在我看来,这些变化完全是正向的,对于后续的疫情防控也会带来更大助益。
第一大变化是在检测的组织上。
在我们小区,原本核酸检测点是中心式排布的,检测点虽然有4到5个,但却是完全集中在小区的圆形中心花园内,并面向不同方位,其中有两个检测点是甚至是直接安置在出口处的。
另外,通向小区中心花园的主体道路只有一条,在这条并不算宽阔的道路上,还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老人、小孩或是不会使用二维码的人群,另一部分是剩下的所有居民,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这条仅剩的狭窄通道便是人挤人的现场,这个时候要保持1米线距离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危险的是,由于5个点位在同一个狭小区域,在该区域内,势必会存在多人同时摘下口罩接受核酸检测的情况,这样交叉感染的风险将会大增。
而现在就不同了,组织方放弃了原本中心式排布的方式,转而尝试分布式排布,在小区的车行道上,平均分布5个点位,每个点位支持最近几幢楼的检测,这样有效避免了人员的聚集和交叉。
与此同时,核酸采样都是一人次一做,基本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
第二大变化在细节处理上。
在细节处理上,这几次的核酸检测也提升了一大步。
原本的核酸检测,虽说是每一个楼道按顺序下来,但时间卡得并不精准,在前一幢楼的居民刚刚进入狭窄通道时,后一幢楼层就迫不及待出来了,最终仍然会聚集在一起。
到了后面几次核酸检测时,也许是在思想上有所懈怠,干脆变成了“散养”状态,不再按照楼道进行排序,最终进入了一片混乱。
而现在则有了极大的改观,在分布式点位之下,我们不仅做到了按楼道进行检测,甚至按照楼层进行排队,如1楼、2楼先下,3楼、4楼接续,以此类推,楼组长全程会在楼道群里进行通知。
另外,在排队处,路面上已经划好了2米线,每个人都能严格按照这一安全距离排队。
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到这样的效果,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潜在的交叉感染,同时居民们也不需要将大量时间花在排队上。
其实,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融入其中,以一种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式来将事情做好。
我觉得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只有充分理解工作目标,才能据此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并进一步做出工作细则,减少无用功。
第二,我们需要考虑项目行进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在制定工作方案时充分考虑如何应对风险。
正如在核酸检测中,我们需要在成功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风险。
核酸检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风险呢?其实就是交叉感染,源头就是人员聚集,一旦在这些人中有一位潜在的阳性人员,很容易造成传播。
对于这一风险,目前的分布式的检测点位、分流式的核酸采样以及分散式的排队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应对风险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需要对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预见,并进一步制定出有效预案,同时,在事情进展过程中,不断保持对风险的防范,不断改进现有方案。
第三,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应懂得进行调研,从行业内外已有的应对方案中获取灵感,作为对自身认知的一种补充,也体现出自己对于质量的重视。
比如,作为核酸检测的组织方,可以从其他区、其他街镇中的核酸检测方案中找到更好的手段,获取灵感,然后结合自己辖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设计。
除了调研之外,我们还需懂得复盘,看看在事项的进展过程中,或者再次执行相同事项之前,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思,看看在工作中有哪些不足之处,进而在后续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比如对于核酸检测而言,如果我们从现场看到的是一个相对混乱的局面,那么我们一定要进行复盘,看看能够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复盘也是倒逼我们进行总结的一个过程。经过多次复盘、多次改进后,我们能够形成一个最佳实践,作为我们高效完成类似工作的依据和参考,甚至能够分享给更多人,为更多人赋能,这就有了更大的意义。
核酸检测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向着精细化、专业化行进的过程,我们在做任何事时,也需要勤于思考,勤于调研,最终走向不断精进,不断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