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读了90本书。
相比只读了43本书的2017年和几乎没怎么读书的2016年,这个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从一个因为忙、累、没时间等各种借口不怎么读书的人,到给自己制定读书目标、强制设定每日读书时间,到渐渐爱上读书、享受读书,我充分地感受到了读书带给我的变化。
/01/
读书速度越来越快
放到一两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说,你需要在一年内读完90本书,我会觉得是项非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哪有这么多时间?”“读不进去呀!”“读着读着就会睡着呀!”……
那时的我,恐怕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吧!
可是当我真的耐着性子一本一本去读的时候,我的读书速度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去年初的时候,我的读书速度确实很慢、很费力。那感觉,就好像做了很久的植物人,有一天突然苏醒过来,但四肢由于常年不活动,微微动一下都会很吃力。
我决定勤加练习,不都说勤能补拙嘛。于是,那时的我,早起读书,午休时间读书,晚上下了班吃完饭窝在沙发里还是读书。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时间真的像是海绵,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挤出来匀给读书这件事而已。
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读到哪一页,读一本书不能超过多少天。然后每天写到to do list里,当作任务去执行。
有人会说:把读书当做任务,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恰恰相反,就是在这起初被我设定为任务的读书过程中,我渐渐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当我读得多了,我的读书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我开始渐渐掌握了自己的读书节奏,读书时间也更加灵活。
/02/
读书渐渐变成一种习惯
那些本身就有读书习惯的人,自然不必将读书当作一种任务。可若是平日里不怎么读书的人,非得先给自己规划一番,设定硬性指标,强制自己每天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把读书养成自己的一项习惯。
就像是飞机需要在陆地上助跑一段,才能腾空起飞一样,把读书设定为每日必须完成的任务的那个阶段,对于我而言,就是“陆地助跑”。然后渐渐地某一天,我发现读书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感受到了古人所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我意识到,我终于丢开了拐杖,可以自在行走。
/03/
碎片时间更加充实
那些说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十有八九是掩饰自己根本不想读书的借口。不然,怎么那么多人有时间打游戏,有时间追剧追综艺,有时间刷朋友圈看公众号,但就是没时间读书呢?
开始着意培养读书习惯后,我在等人、等车的时候看书,排队的时候看书,工作累了的时候看书……凡是出现5分钟以上的碎片时间,我都会下意识的拿出书、或是打开手机上的读书类APP看书。
我发现,如果一个人发自肺腑地想读书,那么生活、工作其实根本不会忙到连这点时间都挤不出来。
因为读书,我的碎片时间变得更加充实。打游戏、刷朋友圈带来的放松只是一时的,过后会觉得无比空虚,回头想想什么都没有留下;而读书带来的心灵愉悦感和充实感,虽然见效慢,但却能够给人以积淀。
/04/
三观越来越丰富、立体
比尔·盖茨几乎每年都会看50本书,还专门在他的个人博客里向大家推荐好书。他说:“读书是我满足好奇心的一大方式,即使我每年都因为工作见过很多有趣的人,去过很多很好的地方,但读书依然是我探索新领域的最佳方式。”
我自然没有比尔·盖茨的见识之广,但这一年的坚持读书,让我觉得自己的三观更加立体、丰富起来。我的世界不再充满了非黑即白的冲动,而变得更加的理性、辩证。
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的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05/
更加心平气和
这些年,我们周遭的节奏越来越快,放眼望去,似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急躁”。
读书却是一件不太能够急于求成的事儿,并且,当我沉浸于书中,享受读书这一过程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节奏会放缓,我的心境会归于平和。
在每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抽点时间慢下来、读读书,是一种非常身心愉悦的享受。
就像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的:“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你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