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终究是一种矛盾又拧巴的动物。生来孤独却要群居,不想自己的生活被过分打扰却又渴望得到外界的回应。为了抵抗孤独不断发明一个又一个沟通工具、社交平台,却好像还是孤独——过于喧嚣的孤独。
“假如我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写作,清楚地知道除了我自己,没有人会看到我的作品,那我很可能是写不下去的。”
看到这句话时,我想每个爱写作爱思考的朋友都会有共鸣。作为社会人,对于来自外界的认可,我们是拒绝不了的。
“幼稚!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观点跟你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的还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
我佩服斯特里克兰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遗世独立。显然我做不到。
我会在意,可以说很在意别人的评论。
一句夸奖我能开心到在路上蹦跶;
一声责骂我会暗自揣测前因后果;
一个肯定我手舞足蹈到路人皆知。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嘛!”
“如果每个人都喜欢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
听着这些带有指示性的言论,求异心理让你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标新立异。以至于我们时常为了与众不同去选择剑走偏锋,有时只为一句“哇塞,他好牛!”
可更多时候换来却是“你看,又一个傻逼”。仅仅为了博取眼球选择与众不同,把胜算交给荷尔蒙,无疑是对生活的一种豪赌。
“你好像我一个亲戚啊!”
“SS,你看这个照片像不像你?我感觉好像啊。”
“我在去安阳的火车上见到一个跟你很像的人。”
“天呐!你跟我朋友他媳妇儿好像啊!我还好奇她怎么会来这儿。”
……
从小到大,一直是路人脸的我知道自己已经普通到扎在人堆里就不会有人能认出。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我,心底也住着一个不安分的斯特里克兰。
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总会畅想生活的种种可能。
在按部就班的作息中,偶尔会出其不意制造意外。
这时候很多道理就解释不通了。一面让你脚踏实地,一面让你仰望星空。没有判断力的人在这时候是最痛苦的。
因为自以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是脚踏实地,可耳边总会听到一飞从天“反面案例”。我想在这些人得认知盲区内,应该在怀疑“我做这些无用功有什么用?你看人家!”这种因为对比效应引发的自我怀疑让人欲哭无泪。
要么认为“现在市场这么好,我的未来一片光明”。可总有太多太多因为幸存者偏差造成的大意而马失前蹄。这些人也许会有这样的感慨“卧槽!本来跟我预计的没差多少,怎么会这样?”这种“幸存者”心理下有太多幌子被遮盖。就像那些自认为“才子佳人”们一样,一言不合就感慨怀才不遇,要不就怨声载道生不逢时。
矛盾体的思考,总有太多相悖的现象,总有很多实例在针尖对麦芒。
我想,也许没有对错,评判它正确的前提是:它成了。
你去做就好了,做成之后,自然有人帮你找理由来论证它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