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熙玲
记得那年,我中专毕业,二十一岁。那时候,踌躇满志,激情满怀,很想干一凡轰轰烈烈的事业,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然而,现实很残酷,机关里,一张报纸半杯清茶,无聊而又清闲的工作,彻底击碎了我的梦想。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两年过去了,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寻寻觅觅,意中人在哪里?
看着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一个个走入婚姻的殿堂,父母及亲朋好友地一再催促,自己不免也心里有些着急,可是,心中的“白马王子”到底在哪里?
那一年,草长莺飞时节,单位里来了一位行伍出身,高大清瘦的男孩。那时候,心思很单纯,对当过兵拿过枪杆子的人有一种莫名地祟拜与。工作接触中,感觉他是个干炼,稳重,心思细腻的男孩,虽然读书不多,钢笔字写得不错,便对他有了更多的留意……
不用说,那男孩后来成了我的老公。
老公是个不懂浪漫的人,相处半年后,却在那年的七夕节,一个浪漫的日子,我们举办了订婚仪式。没有订婚戒指,没有山盟海誓,说不上爱,也说不上不爱。就这样,为了一份责任,也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糊里糊涂,匆匆忙忙,我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由于爱好不同,与老公经常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闲暇时间,老公唯一的爱好就是玩牌,那种痴迷程度有时让人无法容忍。他无论是玩扑克牌还是玩麻将牌,无不精通,摸牌当中,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对方的牌 ,甚至另两家、三家的牌估摸个差不多,且玩起来认真痴迷,有时候朋友同事玩红火热闹,没有输赢 ,依然热衷痴迷 ,忘记回家吃饭,忘记接孩子是常有的事。
而我,自小家庭的成长环境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首先从心里认为这种爱好就不高雅,就是歪门邪道,再会玩 ,再精通 ,在我心里都是不屑,甚至不耻。
在我的潜意识里,总认为,干点什么正事不好 ,出去打打球能锻炼身体, 旅游能长见识 ,看书能丰富精神世界 ,为什么非要玩牌呢?对身体不好 ,什么也得不到 ,再精通,再会玩也不会是“常胜将军”。
我也曾试图培养他一些我认为有益的爱好,比如打球,比如跳舞,都未奏效。但见他三天不玩牌,手就痒痒,数天不玩牌,就会六神无主,魂不守舍,茶不思,饭不香,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活着似乎再无乐趣可言。
为此,我们经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我坚持我的原则,他痴迷于他的爱好。一路走来,吵吵嚷嚷,磕磕绊绊,打打杀杀。曾经有一百次离婚地冲动,看着一双聪明乖巧的儿女,却也有一百次挽回的理由。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网络作家风茕子对老公运用一种道家的“无为”的方式 :只要老公不杀人放火, 他爱干嘛就由他去,凡事做最小的干预,最小的介入,不企图控制,让事物按照它本来的面貌发展。
而咪蒙在文章中也这样写他老公:我负责赚钱养家,我老公负责玩游戏。我震惊了。是呀,其实我们是陷在长辈套给自己的缰绳里 ,大事小事要区分对错,去纠正我认为“错”的。打麻将怎么了, 谁说旅游看书就比打麻将高尚?我凭什么要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去改造他的爱好?
每个人都笃信自己的三观是正确的。众生皆苦,是因为众生皆执。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老公的优点还是挺多的,那双拿过枪杆子的手,在家庭里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能变着花样炒出许多菜来;能叠出“豆腐块”、“面包块”的被子;也能把地板拖得油光晶亮,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家里需要修修、补补、拧拧的地方都出自他的巧手;还经常陪我逛街帮拎东西从不喊累;出门时从来都是“贴心”的司机兼保镖……
后来, 我终于释然了。不再纠结 ,不再干涉,只要他开心快乐,只要他平安健康,只要他晚上记着回家就好。
现在我们的感情比孩子们小的时候要好得多,他也发现自己的尊严和情感得到了保留,更乐意在家庭中做出更多地付出和让步。
网上有句关于婚姻调侃的话颇耐人寻味:所谓的婚姻就是,有时候很爱他,有时候想一枪崩了他,大多时候是在买枪的路上遇到了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记了买枪回家,过几天想想还得买枪 ……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女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面对我的催促,女儿的一句话让我唏嘘:这年月谁还急着结婚!我等想明白了才结婚,等30岁以后再说吧。
想想自己仓促的婚姻,大半辈子都在无聊地争吵中度过,我无言以对。现在的孩子们对婚姻的理解,更现实,更理性。
遥想当年,那种青涩而又单纯的感情,再不会有了!时间是这世上最好的老师,它总是教我们在不经意间成长 ,在回顾时落泪……
又是一年旖旎春光,又是一年寂寞春伤。季节总是不可避免地流转,但轮回不变,美好年年。都说人心易变,好梦难圆,但依然希望人生能永远如早春般初见,一生期盼,一生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