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这两段话是孔子对于如何对待“不诚实”的人的建议,有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对你“不诚信”的时候,对待他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牙还牙”,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的有些“原则和底线”是不能触碰的,对方才不会一直“欺负你”和“挑战你”。这就是博弈论中著名的“以牙还牙”论。
而且,对于这些“干坏事”的人,始终要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有因必有果,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原文】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公伯寮向季孙氏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怎么样?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诬告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并提出说他愿意替孔子杀掉公伯寮曝尸三天。孔子拒绝了子服景伯的提议,说不管自己心中的“道”能否真正实现,都是天命,不是公伯寮一人就能影响改变的。
心理学中《费斯汀格法则》提到,我们在生活中大量的烦恼,都是来自于对事情的过度反应。可能那件事情本来无法对自己造成影响,但由于自己太过于将其放在心上,反而使自己精神紧张、烦恼不已。因此,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不必太执著。所谓: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恶人自有恶人磨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