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厚章第三十八(道德为上,仁义次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ang:三声)臂而扔之。故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有dao的人,他做了许多善事,可是他心地善良,不想去占有这份荣誉,这才是最有道德的人。
2、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可是没有dao德的人,就不同了,他一旦做了善事,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就到处宣扬。
3、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因此有dao德的人,他对人的牺牲与奉献,是出自无为的,他就是做了许多好事、善事,还以为自己没做一样。
4、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但是没有dao德之人,他一旦做了一些善事,就铭记在心,像这种人的心,就是未能达到纯真,因此会把自己所做的善事放在心上,就是恐怕失去名誉。
5、上仁为之,而无以为:最有仁慈的人,他视万物为一体,观天地为一身,没有分别之心,因此忘物、忘我,浑然是无为而为。
6、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可是有义气的人,就不同了,因为他无法出自无为之心,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往往失去仁德之心。
7、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有些人以为自己很有礼貌,但是一旦遇到了对方没有回礼,就很不高兴,真恨不得伸出手来,指着对方,强迫对方回礼。
8、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万事的开头,是先失去了“大dao”,然后“德”才失去了;失去了“德”之后,“仁”也就开始失去了;失去了“仁”之后,“义”也开始失去了;失去了“义”之后,“礼”也开始失去了。
9、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因此“礼”,只不过是“忠信”之心最薄的一种,
10、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从这个时候,知识开始竞争了,就像花一样只拥有华丽的外表,一切就更显得虚伪,
11、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所以大丈夫做人处事,应该以dao德为上,仁义次之。
12、处其实,不居其华:然后讲求实质的意义,不要追求虚伪浮华的作为。
13、故去彼取此:所以凡是大丈夫的人,都是注重这方面的实质意义,不为虚伪的事物而烦恼,就是这个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