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说明,只谈演义,不提正史。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谈正史?
一者谈正史引起的争议太多。比如我说三顾茅庐这件事来体现刘备礼贤下士,话是没错,可问题是这事有争议,我个人倾向其有,也有失偏颇。
二是民间刘备形象口口相传源于演义。
三是在下才疏学浅,不想引口舌之争。所以正史不提也罢,演义反倒有趣。】
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是,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好嘛,很多人只记住了后半句,前半句倒忘了个干干净净。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这句话说的好啊!为什么刘备不管多落魄都有人为其出生入死,鲁迅先生已经告诉你了,因为玄德长厚啊!
那么,刘备究竟长厚在哪里呢?
很多,不胜枚举。
最著名的莫过于当阳长坂赵子龙成名之战,赵云单骑杀了个七进七出终于把刘备的儿子阿斗救出并送到了刘备的面前。这个时候一般昏庸的君主会责备赵云保护少主不周,一般的君主会认为戴罪立功,贤明的君主会给赵云加官进爵。而刘备怎么做的?
“为吾竖子,几损我一员大将!”然后直接把儿子摔在地上!我自十三岁始读三国,不下百遍(观其大略,不夸张),每每读到此时都免不得拍案叫绝。看赵子龙激战长坂坡、张翼德喝断当阳桥,觉得委屈极了,可被刘备这么一摔,瞬间就都释怀了。有主如此,何愁将不能勇冠三军呢?
很多人说这是刘备收买人心,甚至说是因为刘备胳膊长可双手过膝,将阿斗放在了地上。但我要说即使是刘备胳膊长,掷和放也显然是不同的动作,做的像并不容易。而退一万步说,就算刘备真的是放在地上,作为一个君主的表示也足够了。平时老板表扬一句,你都会乐半天。而哪天老板为了表扬你置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于不顾,相信你也会肝脑涂地的。所以还是罗贯中总结的更好,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这一掷,既伪又真。伪的是并非真要杀了自己的儿子,真的是对将士的这份长厚之心。
对了,顺便说一下,刘备丢儿子很大原因是因为要带着百姓逃走而不肯自己先走,已致家人失陷。
再说说刘备是对待其他下属,比如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凡三往,乃见。中间受的委屈我就不说了,反正各种被放鸽子。最后一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却为了怕打搅他睡觉,愣是站了傻站了半个多时辰。说到礼贤下士比起曹操,孙权不知高出多少。(此二人可称礼贤,难言下士。)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当诸葛亮他们傻啊,会为了一个庸主拼命?还不是刘备值得士为知己者死。
刘备白帝城托孤遗言: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君可自立为王。这话后来曹丕也说过,但诸葛亮总揽大权后鞠躬尽瘁,而至于司马家,大家都知道了。如果这还说明不了什么,再说一例。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黄权降魏。有人讹传黄权家人被刘备杀了,黄权却深信刘备不会对自己家人下手,是以权负备,备不负权,足见刘备是人心所在。
记得以前玩三国杀的时候,刘备是个很恶心人的存在,他的一句惟贤惟德,以德服人。然后就将牌给了别人,不断补血。可我却觉得这个设定不符合刘备,因为刘备能够成为一世枭雄绝非只是徒有仁德。
因为三国热的兴起,一大部人为曹操平反,却鲜有人为刘备申冤。不知什么时候刘备甚至成了懦弱虚伪的代名词?是不是好人做的太久就成了理所当然呢?
否定刘备懦弱只需几例即可。
首先刘备本是帝王之胄,从小干的却是织布贩履的工作,但未改其凌云之志。黄巾军作乱,刘备算是首倡义兵,初出手就让关张两虎逊一龙。算是英雄风范。援救徐州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耶?算是大志未泯。孔融怕刘备不来救援,刘备那一句君以备为何人,刘备此行,或借的兵或借不得兵都引本部兵马前来!堪称豪情万丈!三让徐州直到陶潜死时方才同意足见仁至义尽,青梅煮酒之日闻雷而惊聪慧尽显。骂许汜说自己去百尺高卧方显英雄气度,看髀肉生而涕下是为英雄本色。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叹先帝识人之明。
这样的人何谈懦夫?我看英雄的很!说刘备天下是哭来的,不仅侮辱刘备,也侮辱了整个三国!
那刘备就没什么不好吗?
有,问题很大,比如不尊重女性。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但其实结合时代背景,也不过是抚慰张飞,顺应价值观而已。刘安杀妻给刘备(这事刘备不知情),也是这一价值观的体现,肯定不对,但是那个环境下男女实在难以实现平等。
至于刘备是否伪君子我们不纠结,就看一个例子。刘备攻打西川,寻酒做乐。庞统说此非仁义之举,刘备酒醉之后却毫不在意,仍然肆意。这是刘备罕有的失态,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事后刘备向庞统道歉,说,昨日之事,唯吾有失。而庞统说,君臣俱失,岂独主公。乃其乐如初。
所以说刘备一辈子都在装伪君子我是相信的,但大家能接受曹操真小人的豁达,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备伪君子的隐忍呢?是的,我们都应该认为真小人比伪君子更性情,可一个伪装了一生的君子,也是值得尊敬的。
一个人,如果只是想做坏事,最终却都做了好事,我们是否可以说他是一个好人呢?
我觉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