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一辈子需要克服的太多,有时是外界,有时是自己。
【2】华罗庚先生曾说过,书开始是越读越厚,慢慢就会越读越薄。
【3】为什么有些人没有病却活得不快乐,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残疾却依然乐观向上。我记得艾兴多尔夫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他的一首短诗:“站到哲学的高度,你就会找到解读世界之符咒!”
【4】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5】世上最大的遗憾是我原本可以!
优秀的人那么优秀都是有原因的,几乎所有事都拼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当一个人见识越多,眼界越宽广,心胸就越慈悲。
【7】坚强,不是经受一次打击后站起来,而是经受无数次打击后,还能站起来,仍然微笑着告诉生活,放马过来吧。
【8】一个人生活的长度改变不了,但生活的厚度却是可以改变的,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去多看、多听、多沟通,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9】我觉得学习就是知识对人的输入和输出。学就是输入,习哩是输出。
万物皆可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从书本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从他人身上学;“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从世间万物学。
学,不是照本宣科地灌输,而是一种在与书本、与他人、与万物的接触中的信息输入。
而习,是思考和实践——通过书本,我们习得阅读和书写能力;通过他人,我们习得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万事万物,我们习得分析、逻辑和辩证的能力——我们将输入进来的信息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成思考及行动的能力。学习无处不在,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而不是一个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在考试中证明的、独立于生活之外的功课。
【10】接纳自己,不仅仅是接纳自己的天使,还应包括魔鬼。
人的前半生都在认知自己,后半生在接纳自己。
认知自己就是要真正地了解自己,自己的出身背景,原生家庭的影响,成长经历,性格,优点与不足,梦想与恐惧等,知道自己是谁,未来要成为谁,自己能走到哪里。
接纳自己并不是人命,接纳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知,接纳自己的全部,妄贪、遗憾、拥有与失去。
【11】我相信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智慧才能化解内心的黑暗,也只有不断地行走和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总有足够大的空间和感悟。
【12】其实人生本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孤独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不必过于夸大或逃避它的存在。
【13】有人时,形如少年;无人时,也能安然自处。不为功名所累,不受情绪所控,永葆初心,心中坚定,沉默亦如雷。
【14】梦想从来不会止步,人生也不会安定,我们都在不停地奔跑中寻找一种安全感。
【15】不把某种目标当作幸福的唯一砝码,而是用一种正念的心态去面对当下,用乐观的心态去构建未来,这种人往往无论取得什么结果,内心都是幸福的。
【16】人的抗压力、环境适应力以及求生的能力都是超乎想象的。永远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放大痛苦,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塑造正向的心态。
【17】如果想获得感受爱的能力,就要多去和人接触,去观察细节,去倾听。去感受他们的微表情,去理解他们的心情,让彼此能建立一种正向的有爱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