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初,我们正式进入了一轮复习。文言文作文语文的重头戏被安排在了一轮复习的最开端。刚刚迎接高三复习的学生们,也是激情饱满,信誓旦旦,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趁着这股气势,我在文言文教学上亦是铆足了劲,下够苦功夫,每天将重点字词逐个讲习,督促学生认真做笔记,全心全意要带着学生进步。
然而,随着时间一周一周过去,当我依旧满怀激情地复习课文字词,讲解试卷疑难处时,却发现学生的热情明显消退了很多,而学习的效果也并未明显。我每一次批改试卷的时候总会发现,学过的字词,讲过的习题,总是有很多学生依然不会。当我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起时,学生又会恍然大悟似地回忆起讲过的知识点。
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学文言文,学生很实诚地回答我说,我觉得学着没有意思。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本质上其实是学习得不到成就感。
因此,我开始反思,为何这一段时间的文言文教学没有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原因在于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在学习文言文中得不到成就感。为何会如此呢?当我在和学生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的基础之上,开始注意到自己教学上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梳理,却忽略了知识的及时运用和内化。
我的教学思路是抓住重点字词,以课本为基础,梳理和理解每一个重点字词,尤其着重学习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我的出发点是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只有理解和抓住了字词,才能理解句意,才能在翻译的时候辨别重点采分点,也才能读懂文言文的大意。但是,当我将一个个重点字词“掰开了,揉碎了”送入学生的头脑中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所有知识只有在运用时才能真正成为知识。
著名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也曾经说过:
“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当成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
而反观我这段时间的文言文教学,着重的是知识的输送,在引领学生进行及时地运用这一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当学生只是单纯去记住我所讲授的文言字词知识,没有去运用它们,知识也就成为了静止的、僵死的知识,那么学习只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学生学不进去的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上无法获得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如何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上的一个良性循环呢?
二、注重知识的学习进度和积累量,却忽略了知识的强化巩固
在过去文言文复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各个语文老师都会比较在意教学的进度问题,大家会商讨文言文课本教学的进程的快慢。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跟上整体语文组的教学计划,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在了教学进度的跟进上,整个复习过程一直处在不断地往前推进的状态。作为一个没有足够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无法调配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引领学生在字词复习的推进进程中能够有条理有计划有规律地不断地去强化巩固。
知识的强化巩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单靠学生自己是完全做不好这个环节的。另外,我所带领的都是理科生,理科生对于语文尤其是文言文,本身存在着相比文科生大得多的排斥心理和恐惧心理。我自己也私下和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甚至平时非常努力认真的学生课后几乎不会主动去巩固复习学过的字词。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知识的巩固复习必须由教师在平时带领,在带领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自主巩固复习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才能在不断反复识记和理解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为此,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我将做出这两大的改进:
第一,注重知识在实际练习中的及时运用,关注学生的作业。
我将尤其关注学生平时的作业,尽量为学生挑选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即能够体现课堂传授的知识的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做作业的时候能够回顾到课堂,并且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性。
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做好讲析。学生做了的题,应该去查看并发现总结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析。
第二,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复习,及时反馈。
我将做好定时和不定时的知识巩固复习工作,不论是通过做题还是听写的形式,都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落后的学生要做一个及时的解惑督促工作。
苏木霍林斯基说:“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条规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越省劲。”
总结一下,最主要的是,教师不仅要致力于传授知识,更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让知识变成活的学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