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社交当然是认识的朋友越多越好啦,只要是舞会、聚会活动都要参加,一个都不落下,只要是朋友邀约都去,这样下来确实是能见到不少新朋友,但也仅限于“见到”罢了,如果你们之间没有正式的交流,和较为深入的对话,仅仅只是打了个照面,那么社交基本上是无效的,等于在浪费时间。
有部分人特别害怕参加社交活动,害怕与陌生人交流,一道人多的场合就浑身不自在,有强烈的社交恐惧症,这种情况简而言之叫社交障碍,这样的情况是不健康的。
社交就是我们的社会活动交往,广义上的社交包括打电话、和陌生人打招呼,狭义上的社交指参加聚会、联谊会、舞会等社交活动。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不可能一个人都不认识而孤独安全地生活,总要认识几个人,包括亲人家属、闺蜜、伙伴兄弟等。社会交往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交换,你帮助他,他也帮助你;你学习欣赏他,他喜欢跟你说说笑笑;你喜欢听她说话,她喜欢看你微笑。任何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需要透过社会交往和外界产生联系。
而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开心甚至产生压抑、心理负担,亦或者互相诋毁甚至大打出手,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社交中的健康原则和尺度。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八面玲珑,而获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总有那么几个人是不喜欢你的。你又不是人民币,凭什么人人都要喜欢你对吧。实际上,在社交活动参与中,如果你提前知道了你讨厌的人或者讨厌你的人有参加的话,最好婉言谢绝。这样的社交活动你去参加的话,首先是你心理上不舒服,其次是对方也不舒服,社交的价值交换必定是无法产生的,去参加了也毫无意义还添堵,何苦呢?
我们说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所谓的价值不仅仅指实际的利益好处,能让你长见识学习到知识,能让你开心不断笑逐颜开,都是价值。当交际过程中带不来任何正面的价值时,不仅社交活动是失败的,还会无形中增加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负担,甚至心生怨恨互相记仇。
为此,为了保证我们有个健康且舒适的社交关系,一定要注意社交边界。何谓“社交边界”呢?比如张三给自己设定了几条社交边界:第一,参加人数较多的社交活动不去;第二,圈子层次相差太远的社交活动不去;第三,有不喜欢的人去参加的社交活动不去;
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一样,所以导致每个人的“社交边界”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会来事,三教九流都热衷结交;有的人只交往同等圈子层次身份的朋友;而有的人之只热衷结交异性朋友。所以每个人只要设定好属于自己的社交边界,社交才能发挥价值且舒适愉快。
你学会健康社交了吗?好东西别藏着,要懂得分享,快转发分享给你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