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偶感。
中国传统文化不甚注重逻辑,很多名言典故文章可见一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有几双扫天下的手常拿扫帚?此扫非彼扫。即使是比喻义,要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可是扫屋对修身与取得成就来说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很多科学家以房间凌乱不堪闻名,其道德水准也不低。
一个流传很广的禅宗典故。一刺史向一著名的智常禅师请教芥纳须弥之义。禅师反问:“你读书破万卷藏在哪里?”答曰脑中。“你脑不过椰子大小,如何藏万卷书?”该刺史大悟,连声称妙。然而细想,禅师分明是忽悠:芥与须弥,书与脑袋都是有形有质之物,但读万卷书却是获取是书中信息,信息无形无质,又以编码形式储存于无形的心灵之中,芥纳须弥山根本不能与之类比———不是真的把万卷书塞脑子了。不知刺史如此反问一句,禅师又如何舌灿莲花。
堂堂进士出身的刺史,当时高知,竟没有发现逻辑漏洞。不注重逻辑,可见一斑。
先秦诸子,孟子文章最为雄辩滔滔,但鲍鹏山老师评分析后说很多经不起推敲。如天时地利人和断言,看似层层推进,但之间没有必然逻辑,战争获胜的很多因素都被排除在外了。再如以经验论证人性本善,以比喻论证人性本善,都是无效论证。
还有小说,邓晓芒老师在《人之镜》中指出《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逻辑错误比比皆是,情节漏洞俯拾即是。
墨家名家不传,唯识不盛,似有必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