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幼儿园、小学的老师特别喜欢问: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这一代已经不在是“科学家”的一代,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怀有“科学家”的梦。
那时候的我,看到香港电视剧里的翻译、空姐、各种白领衣着靓丽,能力超群,生活富足。于是他们就轮番出现在我的作文上。
老师只给我70分,言下之意,是觉得我太俗,不入流。
就像痛惜现在的小朋友把理想定位:成为首富一样。
几年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直接把所有目标改为:挣钱/有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交94.6块书籍费。不到100块,却让我爸开着摩托车在外载客载了一晚,挣了97块。
剩下的2.4块,买了两个苦瓜煮汤做菜,吃了一天。
我爸估计没料到,骑摩托车发家的他,最终也是靠着骑摩托车给女儿挣学费。
十年过去了,我仍清楚地记得94.6、2.4和97三个数字。
我看着一个男人翻遍身上的每一个口袋,掏出了97块。给了我95块后,叮嘱我一定要把四毛钱拿回来。
我也看着这个男人跟菜市场的阿姨讨价还价,超过2.4块的菜,我们买不起。
买不起,这三个字不是用在奢侈品,而是最基本的,你必须要吃的东西。
当时看着小伙伴的爸妈都是给他们100块,交完书籍费后剩余的钱买零食,买好看的贴贴纸,买好玩的溜溜球。
我把四毛钱放在口袋里,紧紧地抓住,整个上午都没有离开座位,生怕丢了。
从那以后,暗暗发誓:我要读书,我要赚钱,我再也不要喝苦瓜汤。
读大学,就是实现赚钱的一个途径。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做家教,把下一学年的学费挣回来。我爸会把学费的钱给我,让我自己留着,去旅游也好,买衣服也行。即使现在家里不需要我去挣钱,我也不会收下。
去兼职,也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经验,更是为了赚钱。给爸妈买点他们舍不得的东西。
我不想看到爸爸开十几个小时的车,到几百公里远的地方开会。偶尔我们开两个小时的车也累到不行,何况,他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了。
去年国庆后,爸爸就没有休息过一天,直到春节。一来,是加班,;二来,每个月的休息都用来值班,挣的,会更多。
我也不想看到,每当我和弟弟去上学后,妈妈随便煮一点青菜,蒸几块腊肉,就一顿。为的就是省一点,将来花在我们身上的钱就多点。
现在,我去菜市场买菜不会问菜价,也不会讨价还价。我不想一次次刷新那段记忆。
我吃苦瓜,但绝不喝苦瓜汤,我不想再回忆那一天,那一顿饭。
我为什么上大学?赚钱!
好的学历,更容易在社会立足,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更容易赚钱!
是,很俗。可是,又怎样,赚钱有什么错呢?有些追求,是基于温饱的基础上建立的;有些梦想,是可以不顾及金钱去追逐的。
我没有基础,也不能不管不顾。也只能和爸爸妈妈一起送过来,熬过来,不想再回到那个阶段。
不同的是,那时候是爸妈拼命想让我活得好一点;现在是我想让他们过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