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有许多的事,身为凡人我们不能什么都会。今天觉得有些事不会也蛮好的。比如今天儿子黏着我,要我教他下“国际象棋”。从小都没摸过国际象棋的边,只是在工作以后,因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的缘故,了解国际象棋的皮毛,压根也不懂什么规则。所以只能和儿子胡来。却也应和孩子小的时候不过分植入智性开发的教育观。只是把国际象棋当成了一种工具,亲子陪伴的工具。伙伴在旁边实在看不过去,叫过自己六年级的大儿子,教儿子有模有样的下起了棋,两个相差六岁的娃娃,互相下棋打趣的时候着实挺逗乐的。突然感觉,无知也挺好的,因为无知,身为父母的我们可以把心思不放在教会孩子这个那个上,而只是关注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在孩子成长过程给予他们温暖的陪伴上。
想起小的时候,在农村出生和长大。我父亲小学没上两年,母亲虽然号称小学毕业,但是除了识字认字比父亲多一些,但是也没掌握什么知识。加上父母要供养我家三个小孩上学,基本没什么时间来陪伴我们,关注我们的学习。这反而给了我们兄妹三人极大的空间。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我得学习和成长,基本都是和哥哥姐姐在一起的。到了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姐姐已经去上了中专,哥哥也因为学习优异考上了县城的中学,而我独自一个人,没了陪伴,在镇上的中学混了两年,如果不是初三的时候爸爸将我转学到哥哥身边,或许现在还在我家乡的农村厮混。这个成长过程的经历如今回忆起来,带给我更多的是对父母如何关注孩子,陪伴孩子的反思。虽然我的父母没有高学历,专业特长的背景,只是朴素的工人和农民;但是他们有关爱孩子的温暖的心,以及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的感知和恰当的环境营造和安排。所以我们这些野路子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反而自己有了很大的空间,也有了相当的开拓性。这也是支持我自己不断的成长和突破的动力源泉。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都市中,接收了远比父母同时代多得多的信息量,也接受了比他们更多更深的教育,储备了更多的知识;但是常见的是,我们的感知比他们下降了许多,而且更多的聚焦在自己的身上,而无视身边的存在。即便面对自己未知的存在,也经常在外表装出来个明白的存在。丢失了感知,头脑的知识便失去了行动的连接,只是一个文字的符号般的存在;而这些带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便成了一种对孩子的负担。因为我们在无意识中会融入很多对他们的过分的要求,以及超越他们成长年龄需求的智性的存在。
前天在和女儿主班老师面谈的时候,谈到女儿在学习的古筝、吉他我们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无法评判孩子弹得对或错,只是默默的在她的身边,在她做的时候给予温暖的陪伴,并且肯定她行动中坚持的力量。老师说这就是这个年龄需要的陪伴的成长。记得看过一个朗朗成长的文章,介绍说朗朗爸爸像“狼爸“一样,对朗朗成长中的要求。带来孩子成长中非常痛苦的历程,以致于很长时间之内无法原谅他爸爸。爸爸在这个过程也是受伤的。当然,幸运的是,朗朗成功了。只是我想,我们不能用一个成功的案例说明这种教育方式的正确,更多的狼爸虎妈的背后,恐怕都是辛酸的泪水和苦痛的煎熬。我们完全可以有另一种人生,可以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给予相应的陪伴,在孩子成长中需要远离的时候,逐渐的给予空间,慢慢的放手,让他渐渐离去。而这些的基础,就是承认我们成人在很多方面的无知。同时也传递给孩子,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和未可知,而我愿意就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做穷尽的探索,但绝不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存在。
无知不是罪,有爱就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