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建刚班上了《推敲》的同课异构课,现在来一个回头看,总结一下两课的共同点,异构处,供自己更好地学习,反思。
我总结了以下共同点:
一、指向基础
阅读课最基础的是读准字音,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把这个难点指向了“吟哦”。王老师用范读,领读的方式,突破了这个难点。管老师用播放音频的方式,呈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吟哦”!概括课文又是一个基础训练,两位老师都从故事入手,紧抓“作诗”、“推敲”两段,让学生了解故事,概括课文。
二、指向写作
王老师也是教学的民间高手,他把指向写作的指导点,定位在了贾岛的动作、心理描,韩愈的语言描写上。并进一步通过改编课文,让学生比较如果前面有语言描写,后面再加上语言描写行不行。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写文章不能重复、啰嗦!
管老师指向写作的指导点,定位在了转述的训练中。由一句话到一段话,让同学们在读中,说中巩固转述的练习。然后让学生试着把转述的话放到课文中,让同学们体会文章长了不少,但却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更啰嗦了,得出了:写作文不能盲目求多求长的结论。
三、指向拓展
王老师在课文的基础上,拓展了王安石推敲“春”字的故事。又结合课文让学生推敲“拜访”和“访问”、“宁静”和“安静”。
管老师拓展了很多著名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他们留传下来的经典诗词。
不同我也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形式不同
从课堂的呈现看,王老师的课有点沉闷,而管老师的课则小手高兴,小眼发亮,小脸通红。例如老师再给同学们演示“推”和“敲”哪个说起来更响亮时,他运用了做动作,比声音等多种形式。这时的课堂好像是一个舞台,这时的管老师则更像一个搞怪的小丑。可见管老师的课,更亲近儿童,更适合儿童的特点,更好玩,更有趣。
二、侧重不同
王老师的课有点拘谨,照顾得点太多。而管老师的课则直入重点,在读懂,读透的基础上,巧妙切入,进行写作点的引导入渗透。显得更简洁明了,游刃有余。
三、效果不同
一节课下来,我们的感受是管老师教了学生很多,但回顾总结时,他们却都学会,记住了,课堂十分高效。王老师也做了回顾总结,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明显不如管老师好。
感悟:
听了管老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明白了不管是什么样的语文课,读是第一位的。只有读通,读懂,读透才可能指向写作,或指向其它。
一节课要驱繁从简,目标明确。越是这样越能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正如管老师说,有时候少就是多。大道至简,也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