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刚开始时内心有点忐忑,后来慢慢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调研初期因找不到资料而懊恼、不安、焦虑,值得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很优秀的搭档,我很信任她,能和她一起合作是这子调研活动的一大幸事之一。更大的幸事是能加入高手云集的这个团队,有学校这样坚固的后盾。
艺术—带来的是幸福的模样。
随着安新调研大队抵达县城的那一刻,内心的紧张和迷茫消失殆尽,我们两组一行四人(因为两组调研的对象是一对夫妻,我们组负责妻子李大花的白洋淀布艺)比较顺利地找到了调研对象。接应我们的是杨老师,他领我们进入院子,院子干净整洁,很安静。我们进入里屋,也如院子一样整齐,明亮洁泽,不同的是屋里很适当地摆放一些芦苇编制品作为观赏品,这应该是李大花老师的杰作。在到达这里之前我们和杨老师通过电话,他说他爱人由于天气炎热,现在没干布艺的活计,在编制芦苇。屋里还挂有一些芦苇画和其他画作,整个屋子都浸透着艺术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安逸之感。令我略感惊讶地是杨老师本人与这个院子的氛围有些不协调,他很健谈,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在屋里绕了一圈后并没有见到李老师,我们很疑惑,便向杨老师开口询问了她的去处。他说李老师四点起来赶订单,一直到现在也没歇息。劳动人的作息时间就是如此,我很敬佩他们。
由于杨老师被采访的经验丰富,又因李老师工作繁忙,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少耽误她赶制订单。于是我们的采访安排是工艺流程上的事情我们向李老师请教,其余的技术沿革,传承谱系等事情由杨老师来讲述。这样安排的原因是李老师没有上过学,讲述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杨老师提及此事并没有闪躲,更没有尴尬之情,反而自豪地说虽然他妻子没上过学,但心灵手巧,善良质朴的一个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脸上挂着很幸福的笑容,说话的音量也不自觉的高上了几个分贝。
初相识—沉默却又不失灵动
杨老师领着我们经过院子,掀开门帘,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小板凳上正在奋力编制芦苇制品,周围整齐的围绕着一些芦苇成品或还未完成的半成品。还有个隔间里面放满了许多成品,十几个扎成一束,整齐划一堆放着,各个成品都很精巧,充分表现了制作者的用心和对艺术的执着。这屋跟整个院子给人的感觉一样,干练整洁。我们跟李老师打了声招呼,她回应了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
在谈话的过程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里的活。老师的活儿做得非常精致,我们自然而然流露出钦佩之情,对老师的作品用了很多溢美之词,但老师对我们的夸赞大多时候是保持沉默或是礼貌的微笑。她的性格很质朴,对这些手艺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制作这精致的作品上。
李老师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这些快要失落的技艺的惋惜和担心之情。她说现在这些技艺大多没有人学,年轻人要么出去上学,或者去寻找更加轻松的工作。此外在机械化时代,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关键是经济效益低,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如同石沉大海般陨落在商业化的浪潮之中。她还承诺只要有人来学习布艺,她愿意管饭,可惜的是没人愿意来学或者是想学的人没有整块的清闲时间。
在她讲述的空余我们向她请教了布艺制作开始的时间,她回答说是出暑,等天气稍凉就行,顺势我们就问老师有没有已经制作好的成品可供我们观赏、留影做记录。她二话不说走进了隔间拿出一个鞋盒出来,边打开鞋盒边和我们说这是她为她媳妇做得婚鞋,成亲时候新娘不能下地就穿这双鞋。鞋整体用大红色布制成,传达一种结婚的洋洋喜庆之情,针法细腻缜密,鞋身小巧玲珑,非常漂亮。李老师还领我们认识了制作布艺的工具,并且还给我们介绍了小老虎的眼睛如何制成。由于李老师年龄有些大,在穿针上有些困难,我的搭档便热情地为她穿针引线。值得幸运的是,在结束时,我们见到了李老师的师父,她们师徒合影。李老师的师父名叫李小垅,今年83,当身体健康,思维敏捷。
纵一苇之所如—致敬那些可爱的人
当完成与李老师的采访,我们到了最后一步,杨老师的采访和音频记录。杨老师非常积极地配合我们的采访,有问必答。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资料,比如关于李老师祖父,他是一位传奇人物,文武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做得一手好布艺活,吹拉弹唱,捏面人,作风筝,而且懂医药。还有关于与李老师的为人处世,李老师特别善良实诚,所做的那些活计都是低价卖给别人,是邻居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杨老师经常和邻居们调侃道“你们抢了我的媳妇!”。
我们坐船一起回县城。小船速度不快,慢悠悠的荡着,凉风沁人心脾,这水上宛如天然空调一般,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水域里成片的芦苇地,和荷叶随波荡漾。还有许多野生动物与我们相伴。船夫一边开船,一边向我们解说。靠水居住的人细腻动人,才孕育了寨南村这些可爱又质朴的人。这个村的技艺众多,就我所知道的就有:剪纸、芦苇画、地笼制作、芦苇编制。寨南村靠着这片水域,集结许多生存智慧和民间艺术。
下船后,我们找到了杨老师的工作室,借此机会参观了他的艺术馆。我第一字见到实实在在的芦苇画,第一感是震撼,第二是惊喜和欢喜。杨老师的小画作,展示的是乡间水上的宁静,给人一种恬适之感,有中“纵一苇之所如”的清闲。大画作主要是人物和动物,人物栩栩如生,动物炯炯有神,尤其是皮毛的真实感,宛如动物活起来了一般。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是以雏鸟的身份形式存在的,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但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在我有限的人生里添上不一样的一笔,厚重,值得我在以后生活中细细品味,像品一杯陈年老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