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来越焦虑?为什么越来越赚不到钱?为什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商业5.0时代了,但是你的思维还停留在1.0时代。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此文不长,你可以慢慢读,实在没时间,可以收藏下来。
商业1.0时代
倒买倒卖,利润差价。
载体:实体产品
市场:卖方市场
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持续到2002年,这是一个“产品”相对短缺的年代,此时劳动力充沛又廉价、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人们的需求也很粗放。
负责“生产”的就是各种工厂,负责“流通”的就是各种经销商、批发商、实体店、各种商家等等。这个时候只要头脑灵光点,腿脚勤快点,贩卖贩卖就能赚钱。
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
商业2.0时代
平台为王,单品海量
载体:传统互联网
市场:第三方市场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注定要被改写。
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在逐渐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当时开“网店”是免费的,成本几乎为零。于是第一批从“实体店”转型到“网店”(最初的淘宝店主等)的人,都是最懂这个时代的人,理所当然的收获了财富。
由于第三方平台主导着流量和排名,“卖方市场”迅速变了“第三方市场”。“谁主导市场,谁就在分钱”,这也是个铁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商家并没赚多少钱,却把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养肥了。
商业3.0时代
消费升级,增值服务
载体:产品增值
市场:买方市场
随着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开始出现“过剩”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升级。也就是说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以前人们的需求是如何更加快捷的找到产品,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如今产品已经足够丰富、足够多,而且都在打折促销。人们的需求升级成了如何找到“好产品”,或者说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这就是眼下的状态。
所以,那些能给大家带来“价值”的产品,仍然是短缺的。这就需要我们需要给产品增值,水木然认为大概有两个方向:
纵深化。将产品的某种功能做到极致,越来越聚焦、越来越专注,就服务特定人群,引领行业的不断细分。
定制化。给消费者量体裁衣,走个性化生产路线,今后的产品不再是一整齐划一的一刀切模式,这也是工业4.0时代的生产特征。
以上两个方向会导致市场的分化,所谓市场分化就是说:市场“大一统”的时代正在结束。
今后的产品很难再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群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跟另一群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多元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
以前是先做产品,再去找消费者;今后是先找消费者,再去定做产品,这完全是倒施逆行的逻辑!
我们终于发现:商业的核心最终从做“产品”切换成了聚“群众”。
而按照“谁主导市场,谁就在分钱”的定律,此时消费者将大大受益,并且有权分得产品利润的一杯羹!进而言之,谁拥有聚合消费者的能力,谁就掌控了未来商业。
商业4.0时代
社群经济,号召力
载体:社交媒体
市场:信用市场
马云:“如果说中国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财富。”
的确,中国未来还有一波最大的红利: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
社交媒体已经让大家进入“弱信息,强关系”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且彼此联动性很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大的来自于“分享”,而不是“告知”。
未来的大趋势是什么呢?
商业5.0时代
细分市场,小众品牌
因为大数据,因为智能时代,公开化、共享化、平台化、定制化,是未来商业的大势所趋。
我们面对的一切经济问题,都可以用一种手段来解决,那就是:个体化。
顺应个体化这个大浪潮,中国未来将有海量的中小品牌崛起,这才是未来商业的大势所趋。
社会已经在越来越细分,点对点的衔接越来越细致,这是海量小众品牌崛起的基础。
未来这些中小品牌将非常专注聚焦于某一品类,具备垂直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从原料来源、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再到客服、后期维护。而且他们的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厂,可能是有一个工厂群,但是能随时被他们整合。其次,这些小众品牌将非常善于对人的聚合,他们用内容和用户建立起强关联。当然,他们懂得如何更好运用群众的力量,每一句话都蕴含了发动群众的艺术。当众多品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平台就可以发挥更宏观的作用了,平台却可以通过数据统计把同类的需求放到一起来,进行协同生产,比如原材料采集/下单时间等等,这些看似碎片化的生产环节,又可以具有强大的“计划性”了。
而且平台还有一个核心的任务:给平台上的各个环节的企业进行授信,降低大家不必要的磨合损耗的成本。
平台还可以根据零售数据做精准匹配,促成“消费端”的向“生产端”渗透,帮助“生产端”做各种计划准备。这就是使“零售”和“生产”之间的协同效率增加,这解决的是无效产能、使库存最优化。
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计划经济”,非常符合辩证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