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一开始的行为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在孩子初期的成长,父母一部分的行为的确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如果父母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行为时,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也会给孩子树立更多正确的习惯。
不过作为父母,还需要懂得如何对小孩子的行为形成正面以及负面反馈,因为不一样的反馈方式,对小孩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而且让孩子产生的一连串行为变化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说到“对孩子努力的行为进行赞扬,而并非对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这样孩子更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
认真一想,自己对小孩的反馈好像有时候也会对结果比对行为要重视,这的确是不对的做法,因为对结果产生反馈,女儿会很多时候对自己做事情的过程会忽略,喜欢拿着结果来告知;但有时候如果是针对小孩的某一个行为去做肯定,反而小孩会更加努力去把这一系列的行为努力做到好。就好像让女儿去收玩具这个行为,如果只是说,好棒,收拾得很干净。她接下来有可能不会再认真每一件都收好,只会马马虎虎的放好,因为这是一个结果;但如果在她收拾的过程中一直给她肯定,是的,没错,这才是正确的,应该要放这里,真棒,对几个动作都给予肯定,那她对收拾玩具这件事就更上心了。
““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 子看到他的成绩和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这句话很有见地,中国 人习惯为做了正确事情的人标注光荣的道德标签,而真相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会常犯 低级的错误,一个庸俗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刻闪耀人性的光辉,小时候能就事论事 评价一个人,长大后就不会因为装×活得累。”
也许有这样认识的人,肯定会对自己的孩子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因为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重要性,会在日后的人生之路,作为一种坚韧的性格,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认真思考,我是谁,我可以做什么,我能成为谁。底层逻辑的认知是让一个人成为人上人的基础。同样是这坚强的内心,让其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之上,可以走得更坚定,成长更快。
性格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性格的改变更不是轻松就可以解决。塑造好一个人的性格,也许要比给他铺好一条路更重要吧!
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照孩子的行为;慎言,慎思,慎言,以让孩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