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原生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会深深的影响到,这个孩子未来与他人互动关系的品质。
童年若父母比较严格,苛刻过于干涉孩子的决定,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中,会非常在于他人的评价,为了那个是你好的评价,不惜牺牲自己的需求与感受。
在关系里,永远都是有选择权的,那就是看透童年的互动模式如何影响到现在的关系互动。选择放下童年执着的认知与想法。
同时去跟阳光善良且热爱欣赏自己的人互动,就是在爱自己与重新建构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型。
再比如,父母小时候,由于忙于生计,而没有办法给到孩子非常好的回应与情感支持。
长大后,孩子容易被不理他,或者不怎么回应他的伴侣吸引,因为这个是强迫性重复,重复童年的一直关系互动的熟悉感。
若跟没有什么回应或相对冷漠的伴侣在一起,这个人又会很不安,很害怕被抛弃与被拒绝。影响着亲密关系的互动。
若能看透自己的内心潜意识剧本,看透一直在强迫性重复什么互动,就能放下。
深刻看到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如果对于温暖的回应有需求,那我们就大方且有爱的去满足它。
去跟那些真正有爱且温暖的伴侣在一起,对于冷漠不回应的人,内在自动升起筛选机制,知道这个人不适合自己。
在关系中,通过觉察自己,我们永远具备选择权,放下过去的偏差认知与强迫性重复剧本,重新爱上自己,且与真正有爱的外在客体,建立真正有爱的互动。
不管这个客体是你的朋友,同学,还是伴侣。我们永远具备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