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余华所有的作品中字数最多的著作。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刘镇的小镇,主人公李光头和宋钢是在重组家庭中建立血缘关系的兄弟。非亲非故的俩人在宋凡平和李兰相继去世后,相互依靠,成为了彼此最亲的人,也产生了刻在对方生命里的亲情。俩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的缩影,有些人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一跃成为亿万富翁,也有人善良忠厚,却难以融入新的时代,最终在悲伤中离开了人世,
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深刻,《活着》这本书让许多人在共情中流下泪水,这本著作并没有获得到我的眼泪,反而是这部我随意翻看的《兄弟》数次浸湿了我的眼眶,最终留下了掺杂万千情绪的泪水。
我的第一滴泪水是为宋凡平而流。那个善良、正直、聪明能干,一切男人的优点都完美的在这男人的身上呈现。然而生不逢时,在文革期间,因为自己“地主儿子”的身份以及李光头的一句话断送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缕灵魂,最后被众多红卫兵在车站打死。李光头和宋钢无措的大哭,周围人冷漠的目光让我新的心难以平静。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人却因为时代的错误失去了生命,本该幸福的重组家庭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我的第二滴泪是为了宋钢之死而流。这个忠厚善良朴实的男人一生只有两个人,林红和李光头。然而这俩个最亲的人做出了乱伦,给他的生命最后一击,导致了宋钢卧轨自杀。在我看来,宋钢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朴实人的缩影。不懂得变通,只想安稳生活,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也没有勇于前进的勇气与头脑。最终一步一步被时代所抛弃。李光头则是第一个吃螃蟹人的缩影。这个人是个不完全的好人,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始终目标明确,灵敏的头脑,侃侃而谈的口才以及敢于闯荡的勇气让他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他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可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逐渐一改往日无赖鲁莽的形象。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一小片天空,不做井底之蛙终究。趁着年轻应该多去闯荡世界,放下手机去看看一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正体验人世间的人情世故。
我的第三滴泪为林红的命运而流。一个对生活积极乐观,众男人追捧的美丽的女人最终因为宋钢的死受到打击沦为了灯红酒绿的老鸨。站在一个女性的视角去看待林红的命运,我感到深深的同情。少女时期被李光头无理由的骚扰,与宋钢结婚后一心只为着这个家付出,心里爱的人也只有宋钢一人,却因时代的变革,一步一步失去当初的初心,活成了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模样。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剧本,但是我们有权以及有能力决定自己每段人生岔路口的选择。每次读到余华的作品,我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这些人物中总能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吻合的地方以至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也有太多的委屈与苦楚无法与他人叙述,没有人会真正体会到你的所思所感。所以我们要时刻对生活保持希望,实现经济独立,只想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