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树模型
###吴慧娟-160202-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四个收获
1. 阅读的态度与阅读的效果成正相关。
主动阅读效果好,被动阅读效果差或无效果。主动阅读就是读者凭着自己内心的动力主动想要去读这本书,去发现书中的新奇之处,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想要赶快拿到这本书一睹为快。被动阅读则是读者自己并不想读这本书,因为有外界的要求而不得不去读,为了完成任务去读,或者是听说阅读有利于增长知识,但自己并不喜欢而被迫去读。阅读没有目的,或者是很模糊的目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心思没在书上。
被动阅读只是把阅读当成任务,赶快完成了事,心不在焉,可能根本看不进去,或者看了只知道意思而已。主动阅读则完全不同,读者把自己全部的心思投入在书本内容的理解上,不断地找寻答案,挖掘内涵,提升自己。
2. 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思考,而且是深入的思考,不能浅尝辄止。
思考是主动阅读的必要条件和决定因素。很多读者看书只是停留在看得懂的层面,字面意思了解了,知道有什么事情发生,整个过程是怎么一回事,而这些事情他在其它渠道也知道一些。当整本书读完,问他有何印象,书里讲了什么,他却只能回答一个大概,当问到细节、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某个细节的观点,他却答不出来,顶多回答:“就是讲......的事情。”
这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把字面意思了解了就OK了,到此为止了,没有深入挖掘这些资讯背后的前因后果。总之一句话,还是思维太懒了,嫌麻烦。
3. 阅读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是一个经历痛苦挣扎后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真正的阅读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依靠自己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独立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印象才深刻,理解才透彻,能力才提升得快。如果借助老师或其它辅助参考书,当然也能解决问题,但效果肯定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来的好。况且有时候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很多时候只有靠自己来找答案。这个探索的过程是痛苦而艰辛的,但收获确是巨大的。
4. 读得多和读得快不一定读得好,囫囵吞枣不可取。
如果不是为了娱乐消遣或获取资讯而读,是为了提高理解力而读书,那么就不能求快。任何思考的过程都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一定的精力和心思投入分析,推理和想像,这个过程不可能快速完成,也不可能在心浮气躁的心态下完成。只有读一段,消化一段,把这段文字理解分析透彻,前因后果搞明白,再进入下一段。
### 三个感受
1. 阅读的态度很重要。阅读时要保持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这也是做任何事都该有的态度。
开始一段阅读之前,要抱着探知一切,希望去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愿意去体验没经历过的事情的心态,这是获得良好阅读效果的前提条件,否则就是低效阅读。
相对于说和写,听和读虽然是被动的,但在倾听和阅读的过程中,也一定包含了思考,而不是向录音机一样全盘接受。
2. 真正的阅读是为了求得理解而读,为了提升自我而读。
只是为了获得资讯或消遣娱乐而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真正能够提升理解力的阅读,也首先一定是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寻求答案的阅读。
3. 想要增强理解力,改进阅读效果,阅读技巧也很重要。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笔记,写摘要,写反思以及参加分享会等形式,能够加深你对文章的理解。要想有所收获,除了想明白,一定要写下来,说出来,进而才能出成果,有改变。
### 两个改变
1. 阅读时多思考,思考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只是能够回答是什么,还要问为何是这
样以及如何做到这样等深层次的问题。
2. 阅读后写读书笔记。
### 一个行动
每次阅读后画一张脑图或者写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