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的孩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谁说教育能完全与自然割裂开来?这种咏而归的想象,是一种闲散而又充足的惬意,或许比琴瑟和谐更为让人沉醉,其更深则是人的内在气象和胸襟气度的表现。
春末已至,风儿一吹,菜花正旺,麦苗浓绿,桃花满树……不如带着果班的孩子在乡间田头寻“春之风”。千呼万唤始出来,孩子们对三年来唯一的一次“春游”,早已按耐不住,家长更是盼了许久。即使是乡村小路,在他们眼里那也胜似野生动物园。
外出活动,我会关注孩子的着装是否合适。福娃总会比别的孩子多上好几件,今天还好,脱掉了厚厚的外套,外面只穿上一件棉马甲,大概是十多年前款式。此般穿着对他来说,已经是极适合的春装了。“来,让镜头姐姐留下你们春游前最开心的表情。”他很不好意思伸出左手,摆出剪刀手,想看又不敢看。小脑袋在试探,一直挤眉弄眼,在镜头前显得十分的不自信。
出发不久,不知是谁说了句:“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呀,我好饿。”“对呀,我累了,要补充点营养。”……那一堆孩子,你一句,我一句,从春游话题转到美食。一旁的福娃,一句话也不说。别的孩子都是大包小包,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他什么也没有“准备”……
不知什么时候,福娃手里多了张面纸。他用两只手捏住面纸的两角,将面纸拉平。一边走一边盯着手里的面纸,好似有什么秘密。我定睛一看,果然是。前行的队伍时而快,时而慢,有时还会停下来。福娃手里的面纸像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像是一阵风刮过的牛奶河,河面上波光粼粼;一会儿像是起飞在半空的飞机,与他的手臂成45度,而尾翼却不停的抖动;一会儿像蔫了孩子,耷拉着脑袋,一动也不动。一张面纸,胜过田野乡间的油菜花,抵过堤岸河旁的桃花,也避开“激烈”的美食辩论会……
第一个“景点”结束,终于盼来了孩子们喜欢的——美食分享会。
福娃并不像其他孩子那般激动,而是静静地躲到了一个角落里,与他的宝贝面纸尽情地“对话”。各组开始安寨扎营,伊伊拿出自己的小红花布,两手抓住两个布角,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抖动小花布,可怎么用力抖,花布跟它作对似的,就是不听她的话。皱巴巴、软塌塌地堆在一起。“咦?”“咦?”她有些泄气,还有一点点的不耐烦了。望着福娃手里的面纸,若有所思,“有风。”她从布的东侧走到布的西侧,捡起布的两角,一抖,布“乖乖地”平躺在地上。“园长妈妈,你看。我们可以分享美食了。”得意,对,很明显。我对着她竖起拇指。
薯片、君乐宝、面包、寿司、雪饼、海苔……名副其实的美食分享会。福娃也开始在这组间转来转去,不想参与到自己组里去。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组。
“福,到我这里来。”皓皓妈妈向福娃招招手,他没有动。皓皓妈妈拿着几袋不同的零食塞到福娃的手里,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皓皓拆了一大包类似饼干之类的零食,“给你”、“给你”……
同伴的“榜样”作用也是无穷的,洋洋拆了一包虾片分给组里的每一个成员,他也从君君的方便面圈里挑了一个放进自己嘴里,君君和他相视一笑;瑶瑶打开一包棉花糖从自己一组分到隔壁一组,直至分完;天天奶奶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块棒棒糖,“福,你拿到棒棒糖了吗?”天天奶奶多塞了几块给他;“福,坐到我这里来。”鑫鑫朝福娃拼命地招手,还在自己旁边的垫子上摆上了几件好吃的东西……
回园的路上,福娃手里的面纸不见了,多了一个装着零食的方便袋。“这是蚕豆花。”“这是我们今天走的第三座桥了。”“你的糖是什么味道的?”……他的话也渐渐多了,脸上的慢慢地开出了花儿。
春天的生命如此美,不仅仅是因为春风唤醒了万物的生命力,更多的是因为“吻醒”,让我们单薄的生命相互交错,形成交织,生命才变得丰厚。在我看来,生命不是为了成功,甚至也不是为了成长,而是为了绽放,开出自己的花来。有人说,永远向着明亮的前方,人人皆可为尧舜。可我总认为,前方是什么,也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里怀揣着什么。
春天语录
语录一:“下一个景点是哪里?”看了一处油菜花,急着问老师。
语录二:“我现在就是导游,导游一般都是拿旗子的。”“谁说导游一定要拿旗子的。”一脸的不服气。
语录三:“我们是不是到了古代?他们好穷呀。”
语录四:“我们是不是离幼儿园很远很远了?”其实仅从大路转角,顶多走了一里路。
语录五:“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呀?我好饿的。”
语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