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期待? 期待就是我们想要某些东西,也就是希望。没有期待的人生是枯燥的,然而有希望就会有失望。
期待属于我们自己,就像感受、观点属于我们自己一样。是我们选择了期待,也需要我们自己来为自己的期待负责。可能是别人燃起了我们的期待,但最终也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拥有,甚至我们自以为是地选择了拥有,所以即使我们失望、生气,需要改变的也是自己,不是别人。
从萨提亚模式的角度而论,我们把期待分成三类:我们对自己的期待。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人,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对他人的期待。我们对别人有哪些要求,希望别人怎么做,怎么看待自己。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别人希望我们怎么做,如果没有找别人核对,这通常都是我们自己认为的。
对自己的期待常常是来自于较低的自我价值感,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些自己才是好的、值得的、可爱的、被关注的。 当对自己的期待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常常发展出一系列情绪来应对。因此,当你有这些情绪的时候——自卑、自责、挫败、后悔、内疚、逃避……你可以去检查自己有哪些显性和隐性的未满足的期待。
人是群居动物。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与人交往。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产生对他人的期待。如果我们无法自己满足自己的渴望,我们就会依赖于他人满足自己的渴望。渴望他人来关心、关注、尊重、认可、赞美、爱自己,这些都是内心的渴望。为了促使他人满足自己的这些渴望,我们就会在具体的事情上发展出期待来。当对他人的这些期待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也会发展出一系列情绪来应对。因此,当你有这些情绪的时候——生气、愤怒、评判、打击、看不惯、抱怨、压抑、愤青……你可以去检查自己对他人有哪些显性和隐性的未满足的期待。
除了我们会对别人有期待外,别人也会对我们有期待。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领导等都会对我们有期待。这些期待有些我们能明确地知道,有些根本不知道。 对于他人给予的这些期待,常常让我们感觉有压力,觉得无所适从。这是因为我们给自己发展出了一个期待:期待自己能够满足他们。
对于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是他人的事情。但是满足不满足他们,则是我们的选择。对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我们通常有4个选择:努力去满足他的期待;把他的期待还给他;尝试改变他,让他不要再对自己有这样的期待;继续抱怨,不愿意去满足他,却保留着他这份期待。 无论你做哪个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请为这个选择负责。
我们不是神,并不是想要,就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很多,不仅包括外在可见的,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觉察到的,但是能被满足的却很少。 当期待没有被满足,我们还保留着这个期待的时候,就成了未满足的期待。如果事件都已经过去,还在期待就会受伤。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一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期待。
处理未满足期待的6种方法(转化)
1.放下那些尚未满足的期待
放下对他人的期待。放下就是我放你走。有些事情过去就是过去了,我们需要放下,往前看,才能释怀。放下对自己的期待。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无法做到这么多。如果全部实现了这些期待,意味着我将成为神而不再是人。 原谅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就是你不再完美,但你获得了对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自我接纳。我接受,自己是个这样的人。 放下期待意味着对发生的事情说是,意味着接纳别人如其所是,不是如你所想。
2. 降低那些期待,到你能实现的范围内
如果你设定自己的期待完全实现是100分,那你可以允许自己只做到60分。60分就是完美,100分是神经病。 对他人的期待也是如此,允许他人偶尔犯错,允许他人有时候达不到你的期待,也允许他人不能100分达到你的期待。
3. 找出满足期待的其他替代法
找出尚未满足的期待的替代方法,是我们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个健康的方式。如果你固执地只选择一个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期待,你可能只是在不成熟地赌气,非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 你也可以换一个目标类似的期待。
4.决定依然保持这个期待,即使一直没有被满足
你可以继续保持,继续背负,这是你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要保持,就要全然接受。接受那可能再满足的喜悦,也接受那不能再满足的悲伤,甚至伤害。
5.回到渴望的层次解决
你要求这么多,你究竟想要什么?期待因为未满足的渴望而产生,因为一直都渴望别人来给你爱,给你满足。那么,你这么执著,你是在要什么呢? 你可以去满足自己的渴望,或者看到自己的渴望其实一直是被满足的,而且也不需要通过发展这些期待来满足你的渴望,自然就会放下这些期待。
6.为满足此期待而工作 (行动)
是什么阻止了你期待的实现?如果你想要,你为什么没有得到?你是真的想要吗?还是只是想想,没有为自己的期待做出任何的努力。如果你真的想要,为什么不去努力?如果还来得及,为什么不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