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以真正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一、教师的转变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新时代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技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师生平等意识,激发学生的奋发精神,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二、学生的转变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上课时他们才会有发言权,才会真正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巧妙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下节课备用的资料,有资料的学生,在上课时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自主地学。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选择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其价值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和自我实现的自信与肯定,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学生自主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体会到了成功喜悦,和被别人理解认同的幸福。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主动掌握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学习。
如何从教转向学的课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
- 【按】推荐了三节以《隋》为内容的展示课之后,继续推荐唐少华老师2015年执教的《隋的兴亡》。这节课,我并未现场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