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份,小学部的学生会号召大家为内蒙的三所小学的学生准备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这三所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我们希望能给他们一份新年惊喜。小学的大姐姐们跟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说他们可以准备一份鞋盒大小的礼物,里面可以放玩具,书籍,水壶,手套等等。
之前,我们园所每年都会做一些公益活动,如给西部地区的孩子们捐冬衣,通过义卖活动为慈善机构筹款等等。但是我们过去只是带着孩子们忙着组织参与活动本身,很少和孩子讨论慈善行为的意义。今年,我和大班的孩子们就展开了一次由这次捐赠活动引发的哲学探究。
我们的哲学课从热身活动开始:我准备了一个鞋盒。打开鞋盒,里面装有很多东西:手套,羽毛球,笔袋,护手霜,时钟,书,水彩笔,望远镜,围巾,粘土,小火车。我问孩子们:“你们会选择什么东西送给内蒙古的小朋友呢?为什么?
孩子们认真地看着我从盒子里拿出的每一样东西,他们思考片刻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
明明说:”我觉得可以送他们望远镜,因为如果他们爸爸出差了,他可以用望远镜看到他爸爸在哪里!“
丽丽说:“”我想送护手霜,因为他们那里很冷,如果他们洗手之后没有擦干净,手(上的皮肤)很容易就会裂开。“
艾拉说:”我想送他们手套,因为他们那里很冷。”
北北说:“我想送乒乓球给他们,因为我在电视上听说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
齐齐说:“我觉得送羽毛球更好,因为运动能产生热量。”
小米说:“我想送他们一个小包包,这样他们可以把他们喜欢的东西放到包里,就不会丢在雪里了。”
九儿说:“我要送护手霜,因为他们那里很干燥。”
小凯说:“我想送围巾,因为他们那里很冷。”
罗拉说:“我们可以送羽毛球,因为大孩子和小孩子都可以玩。”
孩子们分享完他们的想法后,我简短地总结评价他们刚才热身活动的表现,让我很开心的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能为自己的选择给出合理的理由,同时,他们还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一点就做到了我们哲学课4C中的"Caring".
接着,我给孩子们读了作为今天哲学课刺激物的绘本《The Giving Tree》,(中文版本题目是《爱心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的故事。这棵树很喜欢这个小男孩,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为了让小男孩开心,大树不断地给予小男孩想要的东西,比如,小男孩饿了,大树让他吃自己树枝上的苹果;小男孩长大一些后,他需要钱,大树就说你可以摘下我的所有苹果然后拿去卖钱。男孩成年后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大树就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然后拿去建房子,男孩到了中年,他对大树说他想远行,大树让他把自己的树干砍掉,然后做一只船,这样他就可以航行到远方。。。。。。
读完故事,我给孩子们几个问题,如:“给予他人能让自己快乐吗?” “给予他人一定会让他人快乐吗?”等等。我给每一位孩子一个小磁铁,他们可以把磁铁放在写有他们想讨论问题的纸上(这个方法可以保证每个人只投一票,如果让他们举手投票的话,有些孩子会重复投票。)
最后,我们有更多的孩子选择了问题:“给予他人能让自己快乐吗?”
确定了题目,我们就开始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九说:“我觉得给予他人不可以让自己快乐。因为你喜欢得东西没了,有可能过几天你觉得你还很喜欢。我有个办法,你先留着这个东西,如果过了几天,你还是喜欢,你就留着。如果不喜欢就不留。
小米说:"我觉得不能。因为如果你第一次就给得话,有可能过几天你还需要那个东西,我有个建议,你要想一想你需不需要那个东西,然后再给。"
罗拉说:“我觉得给予他人有时候可以让我快乐,有时候不能。如果我给小朋友他需要得东西,我会快乐。如果是他想要得东西呢,我给了他,我会不开心。就是呢, 如果我带来一些玩具,小朋友说他想要,如果我给了他,我可能不开心。” (在中班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过needs(需要)和 wants(想要)得区别)
思思说:“我觉得能,因为我们可以交换。其实有个东西是白色的,我要和爸爸交易,然后和凯凯交易,然后得到更多棕色的东西。”
小凯说:“我觉得开心,因为把东西给了别人,妈妈会给我再买一个。”
劳斯说:“ 应该会觉得开心,因为我给别人一个礼物,别人也会给我一个礼物的。还有,我把宝石分给小朋友后,妈妈还会给我再买。”
贺贺说:”我觉得给予他人能让我开心,因为他用上了那个东西。(我给他的东西)"
分分说:”我觉得能,因为我能帮助别人,我就会开心。”
艾拉说:"我会开心,因为我给他们了他们需要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我又让孩子们将我们的”哲学话筒“再传递一遍,这次孩子们可以说说听完大家的想法,他们的最后观点是什么?或者可以分享一下他们最喜欢这次哲学探究的哪一部分。记得有个孩子说:”我很开心,因为我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课后,我整理孩子们发言的记录,让我觉得很开心的地方,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些想法可能在我们大人眼里觉得有些自私,但是孩子们能够在那么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点很可贵。试想,如果老师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四五年级的学生,可能老师会得到清一色的回答:给予他人能让自己快乐。因为我们的课文,我们的思品课就是这么教的,学生也许就会认为,只有肯定的回答才是老师想要的“正确答案”. 但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另外,从孩子们的观点里,老师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比如孩子之前的经历,甚至家庭的教养方式,这些信息对老师和家长都很有帮助。比如前面提到小久认为给予不能让自己快乐,因为有时候送给朋友的东西,她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那个送出去的东西。 一开始听到小久的观点,我还是有些惊讶,因为平时小久是一个很关心同伴的孩子,但后来我回想到以前在中班时,小久有个很好的朋友,在幼儿园里,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但这位朋友比较强势,有时她会想要小久的东西,还会威胁小久说如果不把东西送给她,她们就不是好朋友了。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才让小久有这样的观点。让我欣慰的是,小久还自己说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可以先把想送的东西放在一边,过几天后,如果自己觉得真的不再需要这个东西就可以送给别人。虽然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至少我感觉到小久成长了,能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我也相信她的父母也一定是在家里跟她讨论过这个问题。再比如,劳斯说他把宝石给了朋友后,妈妈会给他买新的。劳斯小朋友特别喜欢化石和宝石一类的东西,他经常会带一些来学校,还送给小朋友。他在讨论时说他把宝石给了大家,妈妈就会给他买新的,这让他觉得给予他人可以让他快乐。我们老师起初还觉得他特别慷慨。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希望买新的宝石,所以要把旧宝石“送出去”。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不是一种健康的赠予了。这让我们成人开始反思,在满足孩子需求时,如何把握一个度才是真正对孩子是好的。这也可以成为我们下一个讨论的话题。
这次的儿童哲学课先分享到这里,这个关于给予的话题,家长朋友们也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展开一次小讨论,期待你们留言说出你们的观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