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时任中书舍人的杜牧,经过了长安城郊外的华清宫。
这一年是公元852年,也是唐宣宗大中六年,杜牧正好年满50岁。
杜牧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此地他以前也来过,但这次来却感慨更多。因为,他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还因为他已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
作为唐德宗朝宰相杜佑的孙子、大唐王朝正宗的官N代,也作为一个久历宦海的朝中官员,杜牧深知大唐已经国势日颓,不可收拾了。此时此际,他有太多的理由为大唐担心和扼腕了。
咱大唐本来是形势一片大好的啊,为什么会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因为“安史之乱”啊;那又是谁,诱发了“安史之乱”,一手葬送了安定团结、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经常在华清宫鬼混的唐玄宗李隆基啊。
于是,杜牧挥毫写下了《华清宫三十韵》《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与华清宫有关的名篇。其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在指责唐玄宗李隆基,捎带手的,也指责了一下下杨贵妃杨玉环。
比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第一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从长安回头,远望骊山,东绣岭和西绣岭两个山峰,绿树葱茏,郁郁苍苍。
“山顶千门次第开”:突然,西绣岭上华清宫的重重宫门,依次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望着尘烟中飞驰而来跑进宫门的一骑人马,妃子笑了。
这个笑了的妃子,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杨玉环。她为什么笑了?答案在下一句。
“无人知是荔枝来”:除了杨贵妃,没有人知道,那驰进宫门的一骑人马,送来的是远方的荔枝。
现在我们知道了杨贵妃笑了的原因:原来,是她的快递到了,她最爱的美食荔枝到了。所以,她满足地笑了。
当时杨贵妃是怎么笑的?各位男人们只要脑补一下自己家老婆或女友收到快递时的笑容,就ok了。
其实,古今中外的美女们,在收到快递等类似东西时的内心获得感,再由内心获得感而流露到脸上的笑容,都是一样一样的。
无论她当时收到的是荔枝,还是LV。
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无数人倾倒,而蒙娜丽莎微笑的原因,也成了千古之谜。有人说她是怀孕了所以微笑,有人说她是看到了情人达芬奇所以微笑,总之说法很多。
我说,咱能不能不要尽往女主和男主的下三路去想?
在我看来,蒙娜丽莎之所以会微笑,和杨贵妃一样,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她的快递到了。
一、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哪里来的?
杨贵妃爱吃荔枝,青史留名。
荔枝是中国的原产水果。关于荔枝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这位娶了美女卓文君的大才子写道:“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葡萄,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司马相如在这里列举了长安城上林苑的各种水果,其中“樱桃葡萄”我们最熟悉,不熟悉的水果中,就有“离支”。
“离支”,就是“荔枝”。《扶南记》解释说:“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由刀斧剔取其枝,故以为名”,所以叫“离支”。
智慧如你,通过上面的文字,一定发现了:上林苑?那地处长安城啊。原来在汉朝长安城的上林苑,司马相如就已经见到荔枝了。那到了唐朝的杨贵妃想吃荔枝了,还算个什么难事儿?叫高力士带着人去种,种好了,再去摘不就结了?
问题是,长安种荔枝,种不活,在汉朝就种不活。为这事,不懂科学的汉武帝,可没少杀人。
汉朝记载长安城建设的书《三辅黄图》说:“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植所得奇草异木。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偶一株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
汉武帝原来和杨贵妃一样,也是荔枝的铁粉之一:为了表达对荔枝的喜爱,宫殿都命名“扶荔宫”;为了荔枝树在长安上林苑的枯萎死亡,他可以杀人;为了每年吃上一颗荔枝,他也可以不顾“邮传者疲毙于道”。
汉武帝在长安种荔枝,并为此而杀人,那是因为他不懂科学。查一查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可知:即便是在汉唐时期平均温度高于我们今天、整体气候比今天相对温暖的条件下,荔枝生长的北限,在我国东海沿岸是福州,在我国西部内陆则是成都。
在过了这两个北限的长安,荔枝当然就种不活了。可见,即使贵为皇帝,有些事,也是强求不来的。
于是,到了唐玄宗时,长安还是种不活荔枝。那就只有依赖种得活荔枝的地方进贡了。
到哪里去找来新鲜荔枝,哄朕的宝贝开桑呢?李隆基很是烦恼。
还好,他管的地方大。《新唐书·地理志》等史料表明,杨贵妃至少吃过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四个省的荔枝。当然,这四个省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行政区划。如果按照唐朝的行政区划,大致是剑南道、岭南道、山南道、江南道等地的诸州。
围绕杨贵妃到底吃过哪些地方的荔枝,自唐以来,就一直有争论。而且,在这些争论中,还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有趣现象之一:认为杨贵妃吃过四川荔枝的,都是宋朝人。
在唐朝,四川不仅出产荔枝,而且产量很大。据《元和郡县图志》卷31载,当时戎州、忠州、涪州都出产荔枝,其中“戎州僰道县出荔枝,一树可收一百五十斗”。可见四川荔枝产量之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胡子苏轼认为:“天宝岁贡取之涪”,他还特别注释说,“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
范成大在《吴船录》云:“自眉嘉至此,皆产荔枝。唐以涪州任贡,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然品实不高。”
成书于南宋由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在卷174《涪州》中记录:“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
南宋诗人谢枋得所著《注解二泉选唐诗》中说:“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
宋朝人吴曾所著《能改斋漫录》中说:“近见涪州图经,及询士人云,涪州有妃子园荔枝,盖妃嗜生荔枝,以驿骑传递,自涪至长安,有便路,不七日到。”
再晚一点的明朝人王士性,在所著《广志绎》中说:“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乃涪州荔园所贡也,故飞骑由子午谷七日而达长安,荔子尚鲜。”
以上所说的涪州,指的是涪陵。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榨菜。嘉州指乐山,眉州指眉山,都在四川。
宋朝大才子宋祁在其《益部方物略记》中认为:“荔枝出嘉、戎等州,此去长安差近,疑即妃所取。”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又如荔枝,明皇时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过泸戎摘荔枝’之句。”
泸州就是今日酒徒们都知道的“泸州老窖”产地,戎州是宜宾,还是四川。
另有宋朝人张君房,他细读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所作的《荔枝图序》,认为杨贵妃吃的是忠州的荔枝。
这个忠州,现在是四川的忠县。
说杨贵妃吃过四川的荔枝,比较符合逻辑。因为杨贵妃可以算是四川人,而且幼年时期在四川生活过。美女嘛,大多是吃货,她在当年就吃过四川的荔枝,长大富贵后还想着幼年的那一口儿,太正常了。
有趣现象之二:认为杨贵妃吃过广东广西荔枝的,几乎都是唐朝人。
和杨贵妃同一时代的大诗人杜甫,写下《病橘》诗说:“忆昔南海使,奔腾进荔支”,又写《解闷》诗说:“炎方每续朱樱献,皆是岭南贡荔枝”。杜甫这里的“南海”“炎方”“岭南”,我们都可以当作广东广西来理解。
唐朝天宝末年的鲍防在《杂感诗》中说“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马走皆从林邑山”。“象郡”“林邑”,我们可以理解为广西。
生卒年不详,但唐宪宗元和年间还在世的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写道:“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唐朝人袁郊,在公元853年前后所撰《甘绎谣》中载:“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贵妃诞辰,驾幸骊山,命小部音声,奏乐长生殿,进新曲,未有名,会南海献荔枝,因名《荔枝香》”。
司马光算是宋朝人持此观点的另类了。他在《资治通鉴》卷215中说:“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
宋朝大型类书《太平御览》也持此观点:“妃子生于蜀,好荔枝,南海生胜蜀,每岁飞驰以进,则涪不进久矣。”捎带手的,还否定了一下涪州荔枝。
其实,说杨贵妃吃过广东广西的荔枝,也比较符合逻辑。因为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身边,就有两个广东人,颇受他们夫妻俩的信任。一个贴心宦官高力士,是潘州即广东茂名人,一个当朝宰相张九龄,是韶州即广东韶关人。这二位广东人,看到杨贵妃好这一口儿,就隆重推荐自己家乡所产,也在情理之中。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人称“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的阮元,就有过类似的推测:“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高力士家乡的荔枝,还是无核荔枝。据段公路《北户录》卷3《无核荔枝》记载,潘州荔枝,“类鸡卵大者,其肪莹白,不减水精,性热液甘,乃奇宝也”。这样的好东西,高力士岂能不向杨贵妃推荐?
《新唐书·后妃传》更留有张九龄向杨贵妃推荐家乡特产的证据:“杨贵妃嗜鲜荔枝,岭南节度使张九章乃置骑传送,奔走数千里至京师。”这个张九章,就是张九龄的亲弟弟。为此,张九章还得了个大彩头——“於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郎,天下风靡”。
张九章和王翼这两个人的马屁拍得,啧啧,“天下风靡”。
有趣现象之三:几乎没有人认为,杨贵妃吃过福建的荔枝。
据一个不大正宗的史料《影灯记》记载,杨贵妃那个土豪级别的皇帝老公李隆基曾经“于长春殿漫撒闽中红绵荔枝,令宫人争拾之”。
正由于史料不大正宗,于是就有人说,没有证据表明,杨贵妃吃过福建的荔枝。
我想说的是:对于皇帝女人想吃的东西,就许你四川、广东、广西的官员,快马加鞭地上贡,然后快马加鞭地升官,还让不让我们福建的兄弟们进步了?
福建的荔枝,其实质量最好。宋朝的蔡襄,曾撰《荔枝谱》说,福建荔枝“数福州最多,而兴化郡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这样好的东西,不进贡给杨贵妃尝尝,你让江南道的大小官员们情何以堪?
事实上,杨贵妃得宠之时,全国各地官员争先恐后进贡,那是史实。《新唐书·后妃传》说“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旧唐书·后妃传》说“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看看,一是四方进贡,到了“动骇耳目”的地步,二是典型引领,扬益等地刺史因进贡而升官。
虽然没有明文记载,唐时隶属于江南道的福建地区曾向杨贵妃进贡荔枝,但在中国史上的历朝历代,我都请各位不要低估了各地官员向中央进贡表忠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们,一定会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以“有条件要进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进贡”的精神,给杨贵妃送去福建荔枝的。
据此,我认为,杨贵妃当然也是吃过福建荔枝的。
综上所述,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的荔枝,杨贵妃一律通吃。
二、荔枝快递走哪条道?
荔枝的快递,是由杨贵妃的老公李隆基,动用官方驿站系统完成的。
在古代,通过官方系统传递文书或物品,用车叫传,用马叫驿,步行叫邮,统称为置。
唐朝高度重视驿站建设,在天下的交通要道,“凡三十里一驿”,共设有“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兼驿86个。
别问我为什么水驿、陆驿、水陆兼驿三者加起来是1643个,而不是前面所说的1639个,我也不知道。可能,在《唐六典》留下上述文字的作者们,小时候的算术是体育老师教的。
至于当时驿站传递文件或物品的速度,唐朝法律规定:“乘传凡四驿,乘驿日六驿。”也就是说,乘车每天120里,乘马每天180里。
当然也有加速的情况。举个栗子: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个人,正腻在华清宫。范阳和华清宫,两地相隔3000里。六天之后,李隆基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可见快递紧急军情是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天500里。
荔枝既是皇帝女人的爱物,又需要保鲜,而且达到了杜甫描述的“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的地步,其快递的速度肯定是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了。
而据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一书中推测,快递荔枝的速度,还要高于安禄山造反的军情快递速度,“驿送荔枝更加速至日行六百里以上至七百里也”。
快递四川荔枝,走的是专修的“荔枝道”。
为了不冤枉唐玄宗李隆基,还是说清楚比较好:“荔枝道”分为南北两段。“荔枝道”南段是专修的荔枝快递专用道,从今天重庆市涪陵区北上,经达州市、万源县、镇巴县、石泉县、宁陕县,就进入了“荔枝道”北段。
北段是旧有道路,就是开辟于西汉平帝时期的子午道,由此穿越秦岭著名的子午谷,到达长安。
据蓝勇先生在《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中考证,这条“荔枝道”在汉中到关中的道路之间取直而行,路程因此大大缩短,仅一千公里左右,成为一条捷径。
四川荔枝经过这条“荔枝道”,仅需3天,即可抵达长安,成为吃货杨贵妃口中的美食。所以,南宋《方舆胜览》卷68引《洋川志》说:“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俱未变。”
然而,《涪州志》的记录,则显示荔枝经此道,需行7日。目前看,这个记录失实。严耕望先生就分析说,涪州至长安,陆路不过二千里,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为杨贵妃特嗜,可能更增加速度,“飞骑日行近七百里”,所以“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若需要7日,则一日只行三百里,何致人马倒毙耶?
当然,这条路要穿越秦岭,行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要说明的是,在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义谷道、米仓道、金牛道等众多蜀道中,“荔枝道”是唯一一条用水果名称命名的蜀道。可见,杨贵妃的魅力之大。
今天,这条“荔枝道”大致就是G65高速公路的路径,电子地图显示约916公里,以本人资深司机的速度,自驾需要11小时。古今分际,仅此而已。
至于广东、广西的荔枝,根据唐宪宗年间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从广东到长安的路有两条:“西北至上都郴州路四千二百一十里,取虔州大庾岭路五千二百一十里。”即使按照每天700里的极限速度计算,这两条路也分别需要6-8天。
福建荔枝,更是需要十天半月,才能送到杨贵妃眼前。
明日请看:
《怎样才能把荔枝快递给杨贵妃?(下)》
三、荔枝在快递过程中如何保鲜?
四、在吃荔枝这个问题上,杨贵妃比窦娥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