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混成这样,四个字总结,半途而废。
那些读到半途而废的书,那些减了半途而废的肥,那些考得半途而废的证,那些爱到半途而废的人,像杵在我们人生中的一栋栋烂尾楼。
不断的恶心着曾经在夜里天天顾盼的理想,取笑着我对走向理想的渴望。
同时他还在时刻提醒着我,虽然你很累,但你依然是一个坚持不下去的loser.
你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别人早起跑步你也早起了,别人开始学习画画你也开始着手准备了,别人每天读名著做笔记,看上去像是你已经很努力,努力到已经恪守群体间的标准化动作了,但是到最后确确不了了之。。
为什么啊?
因为死在半路上了。
为什么长久坚持一件事儿会这么难呢?
因为你厌倦重复,也害怕吃苦。
你之所以频频陷入倦怠期,很有可能是因为你选择做的这件事,并不是来自于内心的召唤,而是迫于外在压力而佯装做出的“改变”。
对体重来说,你减不下去,你就要反弹回原点,挨过的那几顿饿就白挨;对读书来说,你看不下去,时间久了你就会连开头读过的部分都忘个干净;一份资料,你吃不透,你就不敢轻易地去旁征博引字面上的表象。
这个世界的升级系统是一个长期的正循环体系。
谁都不是那种可以一根皮筋抻到断的机械英雄。
我们要想长久地坚持,必须要制造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叫成果。
唯有成果,才能让我们放心地喘口气继续。
唯有成果,才能让你放心地调整,大胆地取舍。
唯有不断沉淀下来成果,才让平凡的我们相信这件事是有头儿的,是可以通过解决掉一个又一个问题就能通关的。
否则,你就会活在一种似是而非的焦虑中,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担心,“哎呀,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以前看过一个挺牙碜的段子。
有人问,哎呀,我就是做事儿老是半途而废该怎么办呢?
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断其wifi,摔其手机,砸其平板,毁其电脑,行弗乱其社交,所以潜心学习,坚持其所不能。
这法子听上去还挺绝的,小时候我妈就往我身上使过。
一回家看到我在看电视,就要气哼哼地上来把电视关了,喝令我滚去学习。
有用吗?
不能说没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公司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在上班时间把QQ和淘宝都掐了不让用的原因。
他们都像是我们的家长似的,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以为断我们三千痴缠与尘世凡心,就可以从此斩断红尘、一心好学。
但成年人心里都门儿清:真正能让我们持久付出的,还是内在的驱动。
那些我们觉得好累,眼看就要半途而废的瞬间,多数时候只是因为你遭遇了陌生,你在恐惧困难,你在拒绝改变。
所以,也别把自己半途而废这个臭毛病归结为懒或是对虚妄人生的思考,你很可能只是在抗拒解决困难。
你在长舒一口气,文艺而无奈地说出一句“我好累,我可能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酷”的时候。
我想悄悄告诉你的是:
酷这件事,背后都是不酷。
这些不酷就像是诗和远方之前的漫长苟且,就像是一个人成为翻译官之前每个背单词的笨拙清晨。
而我们的酷,并不取决于我们做了多少件得心应手的事,而是取决于我们到底收拾了多少个我们原以为不可战败的敌人。
就像是卡夫卡说的:
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断,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读三遍,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