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最好不要有什么“意外”。
凭惯性向前的我们,每天按部就班,吃饭睡觉,工作约会,好像只是为了平凡活着,而不得不去做这些。没人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大家不都这么活着嘛?
总有人在制造意外。当每个人都变成面目模糊的甲乙丙,有人却把这些宛如钟摆的日常记录了下来。来回摇摆,不分昼夜。24小时,拿来做一碗油泼面、织一团毛线、翻一垄新土,刚刚好,不浪费也不寒酸。
他们中有退休工人、全职妈妈、普通上班族,都是我们身边的甲乙丙。我们也许在很多场合打过照面,只是从没在意,如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正努力而谦卑地生活着,一步步走向最亮的地方,让人看清,平凡的24小时拥有怎样一种精彩的可能性。
6:00 am 每天都新鲜而真实
凌晨5点,晓月从梦中醒来,驾着她那辆深蓝色小车,驶向石家庄市边缘的另一个“梦”——被罩在蔬菜大棚中的“田园梦”。
2010年前后,晓月和朋友六月、萝卜哥决定自己种菜。彼时他们都刚成为父母不久,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忧心,“想吃那种最纯粹、纯天然的蔬菜”。
八九年光景里,他们从阳台到30平的露天菜园,最后扎根在了敞亮的大棚。3年前,他们又把这个菜园开垦到了今日头条上,创建了头条号“我爱种菜”,拍摄了200多种蔬果的种植过程,并收获了110多万“菜友”。
20分钟后,晓月抵达菜园。在工具间换上长袖长裤,戴上遮阳帽就要开始干活了:整地、施肥、间苗……时节不同,干的活儿也不一样,最近的主要任务是秋播。要是赶上授粉,手脚得更麻利些。在蜜蜂不常见的城市,需要靠人工辅助授粉,保证坐果成功。这项工作要赶在早上六七点之前完成,此时的花粉质量最好。
授粉需要精准,没几年的经验积累,很难辨别是否成功。晓月曾专门录制视频教大家怎么授粉。她熟练的样子让人很难跟那个曾看到一条虫都要蹦很远的“菜园小白”联系起来。
“小时候的我好像种什么都成功不了”,晓月笑着说。她出生在河北唐山,10岁以前的很多时光都在姥姥家果园度过。她记住了可以生吃的茄子、放在抽屉里捂一捂就红的青西红柿,唯独没能学会种菜。
第一次种菜,晓月他们选了“随便长就能长好”的菜。除了西红柿没能结果,生菜、黄瓜和油麦菜都成功了。
这是种菜新手的必经之路。在创建“我爱种菜”后,他们经常遇到种菜活不了的网友。三个人经常一对一为网友进行视频教学。曾有一个武汉姑娘请萝卜哥教她种菜,浇水、培土都要精确到最小刻度。
种的菜多了,自然也摸出了门道。晓月说:“你必须自己去种一种,知道这样是对的,才能分享给别人”。拿出钻研劲头儿的晓月没想到能在头条号上引来这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在这之前她总觉得种菜是个人自己的事情,现在这成了她的事业。
蔬菜会触发她脑中的某个神经。他们把在上海吃到的冰菜种到自家菜园。种植视频发到平台上,一举炒火了这种蔬菜,石家庄种植户、超市纷纷引进。六月对此相当自豪,“觉得自己原来还是有力量的”。
平时都有工作的三人总是谁有空谁就去照看菜园。每逢周末,才能聚齐。忙完地里的活,坐在一处,就着花茶聊拍摄和种菜:六月运营自媒体,萝卜哥负责写文章、拍摄,至于晓月则是出镜担当,专门给菜友演示操作。
天色擦黑,三家人就在离菜园不远的小院里吃饭。架子上烤着自家菜园里刚摘的菜,一抬头,就是满脑袋星星。
每天的菜园都是簇新的。晓月从不担心没东西可拍,“新鲜的东西一直存在,永远有真实的东西值得记录”。
两个多小时的劳作过后,晓月得收拾一番准备上班。她即将变回职场女性,“再大的咖位,也还是一个平凡的人,还得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
800多公里之外的西安,老乔的一天也差不多在这时醒来。
老乔今年63岁,是个地道的陕西人。2016年,老乔和儿子小乔在今日头条上创建了帐号“陕西老乔小乔”,把自己做菜的过程拍成一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供网友参考。没想到,短短两三年就吸引了791万粉丝。
民以食为天,循着那股子烟火气,人们总能聚到一处。
老乔教的都是家常菜,其中大多是陕西面食。淋一勺红油,烩一锅麻食,就让人不吃十二分饱不敢轻易点开。
如今的老乔,走在外面随时会被人认出来。但他还是习惯在6点半起床后跟老婆出去转转,随后去菜场买菜,“我得让大家都看到这是新鲜的菜”。这些新鲜的菜,也让他的日子变得鲜活。
12:00 pm 烟火气是通用语言
“滋啦”,热油淋上扯面,辣椒面、蒜泥的香气尖叫着奔涌出来。老乔的陕西油泼面出锅了。
对着镜头,他呼哧呼哧暴风吸入,“美得很”。末了“再来一瓣蒜”,“嘹咋咧”!好吃三连击,让人回不过神,只能不自觉重复吞咽动作。
老乔对食物是有热爱的。2000年,下岗的老乔在老家咸阳淳化县开了一家肉类熟食店。那是这个县城的第一家熟食门面店,生意火爆。后来因发布美食视频而走红的老乔忙不过来,只能把店铺结业。直到现在,街坊邻里还时常向他念叨想吃肉没处去买。
2016年,儿子小乔想做美食视频,老乔毛遂自荐做搭档。两人看了当时网上的美食类视频,发现大多是由镜头拼接成的。想做出名堂,就要闯自己的路子。
老乔是家里的大师傅,厨房是他的王国。他决定,在自己的主场拍现场视频。从此,那个宽一米五,长不到三米的厨房成了他的“摄影棚”。儿子小乔掌镜,老乔掌勺。不大的厨房挤进两个男人,转个身就能碰上,镜头只能斜着拍。
烟火气在不大的空间里集聚,更有了熨帖人心的温度。老乔说:“我就是要用在家就能做的简单食物来带动大家对做饭的兴趣”。
在镜头围观下做饭,老乔还是会紧张。第一次拍摄,对着熟悉的锅碗瓢盆,他一时不知该做什么。一道菜做完,双手捧起,“请大家学习”。父子俩一寻思,菜没做好,赶紧改口,“请大家参考”。
每次拍摄视频前,老乔都要花一两天准备,“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出来”。他不能只是一个陕西胃,还得融合南北风味。老乔做了3次锅包肉,都以失败告终,不断尝试,只为找到面糊适当的粘稠度。寻常60岁大爷下棋遛鸟的工夫被拿来像这样煎炒炖炸,更有了油盐酱醋的滋味。
咫尺厨房,也把父子俩拉得更近,谁也离不了谁。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就连吵架都是可爱的。两人经常会为一道菜怎么做而产生摩擦。吵归吵,反正最后菜总会上桌。
老乔整天围着灶台转,世界却广阔得超出想象。他参加了今日头条生机大会打榜活动。为了号召全国粉丝为自己拉票,老乔不仅送上板栗红薯,还翻出了压箱底的老照片:年轻的他笔直站在故宫、少林寺前拍照留念。
能为更多人做出他们想吃的东西是老乔最大的乐趣。这种成就感跟以前开熟食店不一样,那些原本只属于身边人的味道为更多人拥有。
2:00 pm 开个小差也无妨
用老乔的视频下饭,可以比平时多吃一碗。随之而来的就是“饭困”时间,但Rosie不会允许你躺平平。
她通过今日头条帐号“Rosie的瑜伽乐园”对女性进行运动指导,把让人望而生畏的锻炼分解成“10分钟快速瘦腰”“3步动作瘦腿围”“4步练出傲人身姿”等。
Rosie身高一米七,皮肤很白,身材不属于“纸片人”,但凹凸有致,看起来很匀称。看她的教学视频,就像是一出情景短剧:只要想锻炼,哪里都可以。
在办公室教上班族利用碎片时间锻炼塑形;花坛边长椅铺上瑜伽垫就能练上一两个动作……声音甜美的她讲解起动作,不像个老师,倒像跟镜头外的人一同散步、聊天、肩并肩锻炼。
这是Rosie当瑜伽老师的第12年。她说自己“注定会选择瑜伽”。
15岁那年的Rosie,还不是现在的模样。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体重不听话地飙升到145斤。这对正经历抑郁症的Rosie来说,这是关上心门的最后一道锁。她边吃药,边减肥,就在即将见到曙光时,母亲的离世又给她当头一击。
肥胖、抑郁卷土重来,一度差点把她压垮。为了减肥,当时正在准备高考的Rosie甚至有段时间完全不碰主食,但收效不大。
进入大学后,一次偶然的机会,Rosie开始练习瑜伽。她向来是个容易放弃的人。为了督促自己训练,学了半个月后,她就自告奋勇当了助教。1年不到,她就在瑜伽锻炼中调整了状态,体重也从145斤减至110斤。
2018年1月,Rosie注册了头条号。慢慢的,站在她身后的不再只是十来个学员,而是40万粉丝。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粉丝会仔细观摩Rosie的每个动作,给她最真实的反馈,哪怕只是一句“胖了,不上镜了”。Rosie在意每一条评论,只要有反馈,就说明有人在真正关注她。
在大家的注视中,她拥有了更多忍耐力和自信。她一路坚持练瑜伽,一步步走出负面情绪,也持续产出内容。
她不想只当个一板一眼上课的老师,更想成为每个粉丝身边的那个朋友。原本凭自己喜好讲课的Rosie把自己放在了学员的位置,大家最需要怎样的锻炼?她将年轻女孩的美丽梦想贴上“瘦腿”“瘦腰”这样更具体的标签,专门为她们拍摄视频。
对初入门的粉丝来说,Rosie的短视频俏皮可爱,花上不到1分钟,看过就能消化。想要进阶,Rosie也会通过更专业的视频进行指导。
每个人都能在Rosie这里得到想习得的,不多不少,刚刚好。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她的瑜伽乐园,与她一起早起空腹训练。最近,闹钟响起后,开始锻炼前,粉丝们还能顺便帮Rosie在生机大会打榜活动里投上一票。
Rosie说,瑜伽是照进她生活的一束光。现在她也成了别人眼中那束美好的光,让人看到向往。
9:30 pm 静悄悄发生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时方式。有的把一天换算成三餐,有的看天色作息。当夜幕降临,大多数人准备入睡时,毛晚的时间才刚刚开始。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4岁,女儿才9个月,都是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晚上12点以后的时间才真正属于毛晚自己。
每到这时,她就会坐在工作台前织毛线。一张不足两米长的桌子就是毛晚的乐园。上面堆满了各种毛线和针织工具。桌子一角,堆叠着画满各种针法的图纸。
灯光下的毛线细绒张扬,像四散的光线。那些光温暖过毛晚产后的那段抑郁时光。
2015年,毛晚的“大宝”出生。闹腾的孩子把她的生活搅了个底朝天。原本开朗的毛晚性情大变,看什么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泪流满面。当时她还不知道自己陷入了产后抑郁情绪。
失眠的晚上,毛晚就开始织毛衣。她是个忠实的手工编织爱好者。在当全职妈妈前,工作之余她就会做点编织工艺解压。有了孩子后,这项手艺更是成了她的精神支柱,“织毛线的时候欧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个作品,完全忘记所有不愉快”。
怀二胎时,毛晚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就是边织毛衣边看电视。就算织不好,也不会心烦,拆了重来就是。有一次她织一个黄色织片。打算拆了重织后,发现卷曲的毛线很像方便面,索性把它织成泡面,再加两片针织番茄,变得颇有趣致。
2016年10月,丈夫给沉迷编织的毛晚注册了今日头条帐号“猫线团”,鼓励她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平台上。起初毛晚的状态还不是很好,后来无意间看到今日头条对创作新人的扶植政策,像是看到了希望。
对当时的毛晚来说,生了孩子就像被“关禁闭”,与外界切断了联系。在家呆久了也没有收入。没有安全感的她想在家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一些收入。
那段时间的毛晚“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反复琢磨编织,不厌其烦地折腾”。她每周至少上传4个视频,都是教大家编织些小熊钥匙包、安格拉斯兔子之类的小物件。如此勤奋的编织,让毛晚找到了工作的感觉。她每天最热衷的就是录制、剪辑视频,然后看播放量和收益。
最打动她的是一个叫“小钩针”的网友打赏了5块钱。那是毛晚人生中第一次收到打赏。她兴奋得加了对方好友,才知道她是一个50多岁的阿姨。看了毛晚的视频,她才知道毛线还能织成那些可爱的小动物。
逐渐增加的粉丝也在期待毛晚的更新。他们在评论中点播,要求毛晚出宝宝鞋、编织发卡、编织玫瑰等教程。毛晚上传的一个编织猫窝教程更是很快突破200万播放量,甚至“出了圈”,在一家理发店的公共电视上循环播放。
粉丝们夸赞毛晚的视频讲解清晰、完整,声音也最好听。这些留言让产后陷入自我否定的毛晚得到了久违的认可,她编织毛线的劲头更足,也认识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宝妈。
以往一个人在家织毛衣,似乎织到天荒地老都没个头儿,现在可以跟很多人一起织,生活琐碎也没那么沉重了。
2019年3月,靠着编织走出抑郁的毛晚打算用毛线引起更多人对产后抑郁症妈妈的关注。她和20多位妈妈一起,为上海一条商业街的栏杆织上七彩毛衣。一时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报道。
如今,毛晚通过在平台上认识的粉丝,建立了自己的头条小店,也获得了经济收入。
习惯熬夜的毛晚不知几点才会打着哈欠睡去。远在河北的“我爱种菜”也不能太早投身被窝。晚上11点,萝卜哥还得再去菜园看看或是剪视频。这是植物积累糖分的时刻。他已经忍不住开始期待明早的菜园,有哪棵瓜藤能掐下一枚甜脆的果子。
平凡的人,正如植物,看似静默,却攒着劲。种菜、做饭、织毛衣,这不过是最稀松平常的小日子,可是当人们一头扎进入,把这些细枝末节拍下来,却让人忍不住看过一遍又一遍。
这些循环往复的日常曾经只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上演,当它们被搬上今日头条,就为各自平淡生活中注入了调味剂。创作者们脚踩在这片同样的土地上,让平凡人生开出了花。
隔着一道薄薄的屏幕,千万个相似的凡人在这里看见生活,主角是每一个认真过日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