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如我慧
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春秋战国时期的。那时候诸子百家,思想多种多样,是中国文化特别繁荣的时期,成熟的社会文明,就应该是多样共存的。文化发展成熟的标志也就是对于各种思想流派的包容性。
蒋老师将这个时期的艺术分为工艺革命和人类觉醒。
1.工艺革命,应该是从出土文物上体现的。
首先,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相比周商时期的威严庄重和高大雄伟,多了一些精确纤巧,细致柔美。原因当然是经济发达了,人们有了闲情去塑造器物。而这时候,这些物品才可以叫艺术品吧,成为脱离实用性的存在。老师在讲的时候,给学生们放了好多那个时期的文物的照片。一边观看一边讲解。很羡慕他们能够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听着蒋勋的讲解。
这个时期的器物颠覆了庄重,鼎足变细了细,兽蹄足。
许多从商周继承下来的动物纹,失去了图腾符号的神秘性和威吓性,蜕变成一种工艺上的精巧。
其次,这个时期出现了新的工艺技术。如镂空,错金(在金属上预留出特定形状,然后把黄金等嵌入进去,最后打磨)。比如鸟的羽毛,先把金属流出非常细的凹槽,然后将银制的羽毛,一根根嵌进去,这在今天也是复杂而高难度的工艺,所以成品都非常精美。
再次,艺术品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各国的器物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出土的秦国文物,就比较倾向于写实,不但用模特做出了面目写实的战士,连细部的发式也手工做出 ,这是战国其他地区比不了的,与他们国家的民风颇为符合。
而楚国的文物,则更多的是充满想象的,因为楚国人比较浪漫,是比较理想化的。工艺造型倾向于抽象化,线条夸张盈动,色彩对比强烈。
那个时期国家比较多,除了七国之外还有很多小国,比如中山国,虽然是白狄族建立的国家,却似乎呈现了各种文化的交汇的特色。
2.人性的觉醒,以前的美,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春秋战国时期,美学思想第一次被谈论。
孔子的理想,尽美不尽善,光美还是不行,但要尽善,比较强调道德美。孔子其实很开放,可以在河里裸泳。他比较怀念商周时期的王朝兴盛,对于时下的纷繁,不甚悲凉,连喝酒时,对着觚,说觚而不觚。但后来各个朝代,对于其思想的解读都愈加极端,尤其是宋朝,将好德与好色对立起来。
老子的美学,不喜欢感官强烈的东西,“五色另人目满,五音另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赤诚频烈心发狂。”太多颜色,令人眼睛瞎掉,素朴的东西反而显得很美,所以美的概念不会绝对。如果对声音和色彩敏感,就要节制。只有常品淡,才会品其本质和美。老子思想在当今世界上也被不少国家推崇。德文版的《老子》很畅销,仅次于《圣经》。德国人现在开始讲究节制的生活,恢复到本真的状态。《道德经》里提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思恶已。第一次的美,是原创的,是不自知的美,而追求的美则变成模仿,就不美了。
墨子,社会主义者,其诸有《非乐》。墨派,非攻,兼爱(谁都需要爱),社会的平等观。不可以战争,战争中,墨子经常去帮助弱国抵抗强国。孔子的爱有等级的,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墨子讲究平等的爱。后来人们发现,中国的游侠精神就源自于墨派。墨子可以相当于现代的联合国。
庄子善于讲故事,浪漫的唯美。“作忘”“心斋”,即一生最美的时刻,生命就是最大的一种美。现代美学也在不断的讨论庄子思想。影响中国美学的,最主要的人是庄子,在儒家思想重压的2000多年,对人们是一种宽慰,给人们了一些思想上的自由。比孔子影响大得多。
其他的学派,还有荀子,韩非子等等。
其实,中国后来2000多年的文化都是在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并没有新的突破。所以那个时期应该是中国文化最繁荣丰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