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目的并非丢弃,我们真正该去珍惜的是物品和我们的关系,并非物品本身。
无论物品也好人也罢,与我们都是从诞生到消亡这段期间结下的一段暂时的缘分,这个暂时有多久呢?如果是物品与我们之间相联系,接着再分开,被其他人继续使用或是被收回改变形态,又或是化成最基本的粒子再次重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难意识到,自己是何等执着的把物品留在这里了。
舍≠弃,断≠绝
佛教里有“喜舍”这个词,指的是主动把财务捐赠给寺庙、僧人或穷困的人。舍有施舍的意味。施舍的意义在于,物品在自己手里无法物尽其用,所以就把他们送到别的地方,送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使其获得新的生命。
如果把毫不在乎、弃之不理、形同垃圾和废物的东西随随便便放在家里,整个家就像被废弃了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搁置这些东西的地方是垃圾堆,还是家里的储藏室。
筛选不等于弃,而是为了重新找回自己与物品间的关系,你检讨、自省和难过的心情,把不需要的东西舍去。舍的真理就是直面自我。
“谢谢你长久以来的关照。”“我已经好好的用过你了,谢谢。”如此以来,等到在街上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心里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相对由别人决定的商品价值,会更为重视自己心理的利用价值。决定是否接纳某种物体时会更为慎重,不会凭一时冲动将其收入囊中。断舍离当中的断与舍也得到了磨练。
唯有舍尽、用尽,确实处理掉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心灵空间与生活空间才能出现余裕,此时我们就到了“捐赠”、“再利用”的阶段。对于过着“垃圾屋的生活”、“仓库生活”的人来说,这种行动的层次要更高一些,从原本自顾不暇的状态,成长到有精力去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有机会去实践喜舍精神。
所谓扔不了,其实就像脑袋和心在吵架一样。如果认为扔了它会带来很多困扰,那么这种想要把困扰完全从人生中摒弃掉到的想法,非常令人质疑。其实扔了也困扰不到哪去。想要坚强的过完一生,不就应该多多经历困难和挫折咬紧牙根,努力克服吗?我们会发现扔掉所带来的好处比不扔的坏处要多得多。
男人尤其更爱把社会对他的认同和评价是给自己独特性的证明,所以他们才喜欢把某些物品当成是自己存在获得认同的证据留存下来,这个时候妻子断舍离的大前提是不可以擅自处置同住的家人的物品,如果希望丈夫收拾时,不妨可以说“你的品位这么棒,所以才更要精挑细选呀。”
我们要分清是喜欢物品本身,还是喜欢收集这个行为。
断舍离可以说是进行自我诊断、治疗、痊愈的程序。
有个30来岁的女人,她的麻烦来自于无法丢掉的十来本宗教书籍,那都是父母留给她的书。从小她就被告知“这些书都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能丢掉,要好好珍藏。”,于是她把这些东西从自己家全部搬进了夫家,之后的十几年就这么一直在家里放着,但从来都没翻开看过,这些书带给她的,除了压迫感之外再无其他。她说学习了断舍离之后,她终于能下定决心把这些对自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书扔出去了。 她说当她真正开始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都在父母面前扮演着乖宝宝的形象,都在努力做好父母所期待的那个自己。我问她,狠下心把这些书丢出去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她回答“书架上的空余,以及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那种无比轻松自由的感觉。”断舍离让很多这样的人再次获得了离开父母事先为自己铺好的那条路的绝佳契机。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它可以成为诊断、治疗、治愈我们内心的工具。没有伴侣的女人,她的潜意识根深蒂固的让她不知不觉间把成双成对的物品排除在门外。不知道为什么,人总会把真实的自己投射到物品上面。如果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观察了,那就干脆扔掉这些东西,或者试着开始使用他们。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运用物品的力量来进行一次自我疗愈。
纠结是认清自我的好时候。比如一个女人纠结要不要买保险柜,其实他想买保险柜的行为,是出于有备无患,给钱设置一个特等座和避免夫妻财产各自为政这几个动机。她发现自己和丈夫明明是夫妻,却在最重要的财产问题上,无法开诚布公的共同讨论,一直以来她都为此深深的忧虑、不安和恐惧着。存在他内心深处的,其实是以财产为中心的夫妻关系。
1.物品增多,麻烦一定会增多。如果仅凭一时间的冲动,就毫无原则的接收物品,对维持和管理的麻烦毫无意识,那么物品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与有限的时间和劳动力不成比例。接收物品的同时,必须要有所意识:“就算维持和管理很麻烦,我也能乐在其中吗?”以此来对物品总量加以限制。
2.不要被划算、名牌、限量品,赠品所迷惑。比起商品本身的价格或附加价值,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与物品面对面,用心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该接收它。
3.善待自己,比奖励自己更好。奖励是真正付出过努力的人才配拥有的,若非如此,反而会让说萌发出罪恶感,善待自己,给自己一个舒适生活的好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与乐观?断舍离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在说谢谢之前,要先说对不起。最重要的是,要想心怀感恩、积极乐观的生活,首先是不是该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干脆说是自省呢?断舍离是通过物品直面自我的行为:由于过去总是毫无意识,毫不自觉的乱买一通,导致东西越攒越多,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几乎没有地方下脚。可是除非能意识到不舒服和罪恶感,否则是根本无法体会到舒适的感觉的。所以如果觉得哪里不舒服,应该高兴,这正是寻回舒适感觉的第一步。我们总是那么任由一些东西在某个地方呆着不管,刻意麻痹自己的感觉。
很多人说,他们开始断舍离后能够非常果断的把穿上就觉得不舒服的鞋或套上去浑身不自在的衣服扔掉了。自己明明觉得有些东西不舒服,但一直在那么随便的搁着,以保存之名统统堆到一起不闻不问,还有花样百出的借口,比如这东西很贵、这东西是某人送的礼物、我很喜欢它的设计等。所以断舍离会让我们主动去分析、思考和感觉,作出选择和决定,让我们重新获得这种已经钝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