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以为,人活到一定的年龄,就会活明白。至少,对于人生的选择,不至于那么纠结。
然而,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许,我们会在某些时刻获得短暂的安宁,但这种迷茫与孤独,简直就是难逃的宿命,与我们相伴相生。
和好友聊天,我才发现,无论发展得有多么好,我们的周围也不可能全是确定。也许,兜兜转转,我们会发现,确定才是最无趣的吧。
2.
送别朋友,我便开始重新翻阅刘同的迷茫三部曲,即:
- 《谁的青春不迷茫》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 《向着光亮那方向》
�
刘同这几本书,所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鸡汤,没有什么太多的营养。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我偏偏很喜欢。如今,第二次阅读它们,我发现,那些批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成为当代中国的畅销书。
同样的书,因为读者境遇的不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一次读这些书,我的心中都有着些许的迷茫。
这几本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个一个刘同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它们是刘同的成长记录,这其中,关于爱情的多,关于亲情友情的多,关于职场的,却很少。
如今,毕业五年、结婚一年的我,早已经过了为感情迷茫的时期,对于亲人朋友,我也更加理解和珍惜。唯独对于职场,我依然有着无尽的困惑。
当我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自己十年之后的样子。如果,我现在的决定,可以让十年之后的自己过得更好,那么,无论这个决定有多么艰难,我都会去做。
可是,当我不知道一个决定,它对未来的影响是好是坏的时候,我又该如何抉择呢?
舍弃原本舒适的平原,去攀爬更艰难的高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安全归来。
有的时候,我害怕自己会后悔,但更多的时候,我怕维持现状不变、享受安逸的我,会更后悔。
3.
朋友们或多或少也都有着自己的困惑。
这些困惑,无非就是求而不得。
所有的抉择,是好是坏,不能只盯着眼前,我们还要往更长远的方向去看。
如果不去想细节,那么,改变往往比固守要好。
可是,人处在不同的阶段,生活的重点确实也有所不同。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等待机会。
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
经历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再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面的这句话,我差点潸然泪下。
不管怎样,回首过往,才发现,最艰难的永远不是当下。
正是那些孤独与迷茫,促使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良的情绪,引导着我们探寻成长的奥秘。
时间其实不是河流,冲不走任何人,时间是刀,能雕刻出任何人。我们没有成为我们曾以为的,我们成为了我们能成为的。
回想曾经,也确实如此。时间雕刻了我们,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而不一定是那时心中所想的模样。
4.
总的来说,纠结于细小的事情,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仔细思考,自己真的想做什么。
我闭目凝神,仿佛在虚空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那时候,我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同时,我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尽管,这些年,我失去过一些什么,但总的来说,还是得到的更多。
想明白这点,就不必再苦恼于眼前的这点得失了。
踏踏实实,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无论梦想当初多么卑微,它不过是颗种子,会随着自我的关注而变得异常强大。
对我来说,持续的写作是整理思绪的好方式,同时也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不管成不成名,我手写无心,最受益的还是我自己。
但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我的文章,能有更大的格局,不仅能够照亮脚下的路,还能温暖他人的心。
若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在写作的时候摒除功利心。所幸的是,写作200多天了,我已经越来越淡然。无关其他外界的因素,我只知道,我会一直写下去。
太多人,看到好处才付出,他们不知道,大部分事情都是付出了才会看到好处。
写作如此,一切值得努力去做的事情,都如此。
推迟满足感,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5.
刘同是一个温暖的人,尽管他的这几部作品,一直没有什么突破,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难得的单纯和美好。
“其实,我们都在努力被看到。”
确实如此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我们还在思考。通过写作,我们在梳理思想的过程中,多少会让自己更明白一些。
刘同写作的初衷也应该如此吧。岁月匆匆,把那些宝贵的事情记录,留待以后漫长的岁月观看,无论当初多迷茫,我们总会有想明白的那一天。
以后的路,谁也不知会怎样。如果我们什么都知道了,那就不叫人生了,那叫认命。
还好,我们有迷茫与孤独,我们不认命。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