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写了篇《浆水》,里面提到加浆水引子时的温度选择,妈妈的做法是在水温很烫的时候把引子加进去,我自认为温度太高,会把酵母菌杀死,所以选择在温度接近室温的时候加。
我做的第一瓶浆水,味道是这样的:在开水泡芹菜的味道中,能隐隐约约嗅到一缕浆水的酸味。对于生活,我是个没什么要求的人,就这样似是而非的味道,对我也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由于容器太小,每次加入开水后都无法搅动瓶底的菜,所以我又买了只泡菜罐,重新做了一罐浆水,这一次,我按照妈妈的方法,把芹菜、萝卜片、包菜用开水烫过后连同水一起加入泡菜罐中,然后加入了浆水引子,加盖发酵。
第二天早上打开,并没有尝到浆水的酸味,我觉得肯定是酵母被烫死了,打算下班回来向妈妈取点经,看有没有什么解救的办法。
等下班回来,再打开泡菜罐,一股清冽的酸味扑鼻而来,透着蔬菜的清香,往碗里倒了点尝了尝,舒心的味道仿佛是一股清透的激流,所经之处,荡尽浮华,留下清澈与通透。
我终于做出了妈妈做的浆水那种特有的味道!
对比发现,第一瓶浆水,就放了一天,上面便起了一层白花,而第二瓶浆水,已经放了三天,还是一番清澈的模样。
如果再用专业知识来解释,第一瓶中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了菌膜,第二瓶中的菌落显然没有那么多。但是第二瓶浆水的味道比第一瓶好太多。大概是因为开水杀死了大部分生命力弱的菌,留下来的都是生命力极强,又适应在酸性条件下生存的菌。
我不由地想感叹,果然需要经过一番历练,才能变得炉火纯青!美食如此,人生也是。
昨天跟徒弟聊天,小徒弟说工作后,终于体会到为什么说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带小徒弟一个月,很多东西我都是只教一遍,其他便让她自己去实践,对于小徒弟问我的问题,能从文件中找到答案的,我都不会直接说出答案,只告诉她文件位置,让她自己去看、去理解文件,如果是超越资料范围的问题,我才会和她探讨。
有天检测某个样品,我问小徒弟为什么要那么测,小徒弟说**告诉她是这么测的。我说:“不要说谁告诉你这么做,我当初教你的时候是不是跟你说面对一个样品,要能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它定出适合的检验方法?”小徒弟被我说地很无语。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依赖性,都想轻轻松松地,什么都有人顶着。刚毕业的学生,面对社会现实,心里充满了落差感!被逼着成长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
只是,逼着自己去成长,一次又一次打破舒适区去努力,是实现自我最好的捷径。
那些经过高温淬炼的菌,能酿造出清冽宜人的浆水。而鱼龙混杂的菌,只能造出一种似是而非的味道。
努力面对生活,迎难而上,终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习惯待在舒适区,不去尝试,不去改变,整个人会变得慵懒,终将碌碌无为。
风雨后的彩虹有无数种,高温淬炼后得到的浆水只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人生的彩虹该怎么遇见呢?或许,你我心中都已经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