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若初
因为他们爱情故事的盛名,我惦记这本书已经挺久了,惦记他们的故事已经很久了。但是其实心里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爱情里的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又能浪漫到哪儿去,又能让人多羡慕呢。
但是这本书确实改变了我对爱情的很多看法。
-01
杨绛和钱钟书第一次相遇。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杨绛答道:“我也没有男朋友”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彼此中意,没有故作矜持,也没有互相试探。就很明白坦诚地传达给对方“我中意你”。
爱情不应该矫情和功利。
不论是结婚还是谈恋爱,都带着各种外在的条件。满足条件了,大家就匆匆在一起了。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嗯,大家都觉得他还不错。”可是爱情应该是你觉得他不错。
我有个同学,之前找了个一米八的很帅的男朋友,也是在大家的撺掇之下在一起的。但是我其实是不太赞成他们的,因为,我能感觉到她自己本身不是很喜欢那个男生。她从来不主动秀恩爱,也从不主动提及。
喜欢这种事情很明显啊。你看到那个人,眼睛会发光。提到那个人,你会很高兴。
后来她又找了个男朋友。她可以跟我聊一下午他俩的事情,眼睛里都盛着笑意和幸福。
她的那个男朋友也没有多帅啊,但是我知道那是爱情啊。
你觉得心动了,就不用问其他了。你就可以告诉直接勇敢地告诉他,嗯,我中意你。不用彼此试探,也不要提心吊胆了。
坦率又果断的爱情还是更可爱。
-02
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此间省略若干)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这是我在看《我们仨》之前看到的一个片段。那个时候其实是有点讨厌钱钟书的。就觉得怎么一个男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压在女人身上呢,那女人多累啊。
可是后来看了《我们仨》才知道。
钱钟书原来是会给每天杨绛做早饭的,他还会给杨绛剪头发。
爱的表现方式可以不一样。
经常会网上看到“你的男朋友有没有做这几件事”“女人表现成这样说明她爱你”。情人节的时候发“今年情人节,你男朋友给你发YSL了吗”
就真的会有女孩子去问男朋友,你不给我买,你是不是不爱我。女孩子的常用句式“你不…,是不是不爱我”。可能爱情就是这样磨没的吧。
爱本身就是不能去衡量的,一个人爱不爱你,心里能够感受到。但是具体有多爱,用尺量吗?用称称吗?
都是在爱情里计较的太多了,生怕对方比自己少付出一点。只要发现一点风吹草动,就收回自己全部的喜欢,就对对方态度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爱的时候就用力去爱,不要怀疑和互相伤害。一个人爱不爱你,你是可以感觉到的,不用自欺欺人,也不用极力否定。
爱情的形式千千万,不要因为他跟别人不一样,你就觉得他不爱你。
-03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大多数女孩子都是要么对婚姻充满了憧憬,像一个勇士一般一头热血地早早扎进,然后头破血流地哭着说再也不信。
要么就是在看到了别人的婚姻之后,心怀恐惧,不敢进入婚姻这座所谓的“围城”之中。
其实,只要保持初心,保持冷静,就可以在婚姻里相伴一生。在进入婚姻之前,就要知道婚姻就不是一座华丽的城堡,无法靠浪漫和甜蜜支撑。
就像《我们仨》里的生活一样,如同流水一般静谧,然后缓慢地淌过一生。不论是遇到岩石还是沟壑,你都怀着要一起的信心。平淡而又坚定不移,这就够了。
梁思成曾经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这个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我一直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我们仨》里,我找到了答案。
我爱你,我的一生都交给你。无论是艰难平凡,还是荣华富裕,我都会陪着你。无论我在婚姻经历了什么,我都不会忘记我爱你。
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话和最长久的承诺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