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APP上通常有两个选择:学生党和职场人,看似是两条平行线将身份泾渭分明,可实际上谁都避免不了要逾越鸿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从青春洋溢到都市白领的位置转换。
朋友琪琪是个刚入职几个月的新人,我犹记得她拿到心仪OFFER时眼神中满溢的星光,那是藏不住的欣喜雀跃和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
可是昨天见面时,她愁眉苦脸地耷拉着脑袋,整个人仿佛一个大写的“丧”字,和印象中那个活力四射的琪琪判若两人。
我不禁疑惑,她最近到底经历了什么?询问之下才知道,她是因为不懂“职场潜规则”而误了事。
-01-
没有爽快答应,就是委婉拒绝
原来琪琪刚进公司时跟大家相处的还不错,只是经常会被同事们拜托帮忙各种事,她想着大家互帮互助挺好,就都答应下来,每天几乎都为此加班到很晚。
前两天因为家里有急事,琪琪便提前下班,临下班前拜托同事帮自己修改明天开会的报表。她平日里对同事的请求来者不拒,满以为这件小事对方随手就给完成,结果临睡前打电话确认,同事却告知自己根本没答应帮忙,无奈之下她只好第二天一早匆匆改完报表,却也因为做的不细致而被老板狠批一顿。
她说,如果对方不想帮忙应该直接拒绝,这样她不至于挨老板这顿骂,亏自己还帮了同事那么多。
随着年纪和经验的增长,大家面对同事请求往往不会直言拒绝,而是用沉默来表示不接受,所以读懂对方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正含义,就变得极其重要。
-02-
总结性话语是想结束聊天
职场中总有这样一类人,尤其爱与同事分享生活中琐碎小事,一开始大家可能非常愿意倾听,但久而久之也会变的厌烦甚至不愿搭理。
“我最近路过一家店,衣服特别好看......”
“嗯,那你买。”
“听说日本下个月樱花全开了,我想去看。”
“嗯,玩的开心点。”
没有谁有义务去了解你的生活,那些你所在意的喜怒哀乐,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兴趣。所以当对方用总结性话语的时候,其实他就是想结束这段无意义的聊天。
-03-
微信沟通不要发大段语音
我有个同事特别爱发微信语音,无论什么事,她回复你绝对是好几条60S语音,大家时常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耐烦,甚至不愿意去回消息。
试想,同样内容的消息,一段文字大概10秒钟就可以扫完,而听你语音则需要59秒。而且很多人语言表达技巧又不够,导致表达的时候逻辑不清,岂不更让听的人感到郁闷?
微信发大段语音消息的本质其实是方便表达者,麻烦阅读者。所以如果跟对方不是很亲密的朋友,微信沟通时最好不要发大段语音,这样不仅很不礼貌还容易耽误对方时间。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职场潜规则”呢?
在职场中,很多人为了避免冲突,逐渐把自己变得圆滑而世故,他们不再直截了当地坦言想法,而是优雅地面带微笑拒绝或道歉或置之不理。
职场扭曲的价值观体系下培养和同化了很多利己主义者,当他们成为了职场的主体,伪装自己,牺牲他人,模糊事实,就会让整个职场关系变得越来越虚假,越来越不真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职场生活真的会变成“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