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是国企的一名退休职工,他退休前的单位在我们的小镇上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国企单位。
我们现在住的老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个四层楼的小楼,是所有职工宿舍里最老的一栋职工宿舍楼。因为依山而建的缘故,小楼整体的结构比较特殊。卧室与厨房客厅是那种老式的分体式结构,即卧室在一边,厨房和客厅正对卧室的另一边,中间由一个过道或走廊连接,厨房与卧室遥遥相望。四层楼中每层楼的房间的格局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每层楼的过道长度不同。所有楼层的卧室都整齐划一的立于北边,厨房和客厅则立于南边靠山的一侧。随着楼层的升高,上一层楼的厨房与客厅要比下一层楼的厨房与客厅离卧室的距离更远一些,中间的那条空中走廊也就变得更长了一些。那时候住一楼就很羡慕楼上人家有这么长的一条风雨走廊,真有意思,要是能住楼上就好了。
我们最早就是住在一楼的。一楼虽说有一个小院子,但光线并不太好,整体比较阴暗。那时候常问老爸,为什么我们只能住在一楼呢?老爸告诉我分房是按资格挑选的,主要参考的因素有在单位的工龄、级别等等。但是老爸虽说不算领导,但也算得上是单位第一批的老职工了,算起来这工龄肯定是不算短的,有些比老爸年纪轻的叔叔都能住楼上,后来我才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开始鼓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我妈生了我哥之后又生了我,这显然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在当时没开除没罚钱就算是不错的了,自然这选房的资格也是要往后排了嘛,只能选别人挑剩下的了,难怪我看住在一层的好像家里都是不止一个孩子的,或者就真的是刚入职的小年青。这样看来自己可真是拖了全家的后腿了呢。
当然了,我们现在已经如愿以偿的住在四楼了,因为楼上有人搬走了,有了空房,就有了替补轮换的资格,老妈早就看中了四楼长长的露天走廊,可以洗洗晒晒的,等四楼一有空房了马上就申请换到了四楼来。现在想想,真是时代不同,机遇也不同了,要搁到现在可是鼓励生二胎,甚至三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