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大任务,提升驻村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乡村振兴“振兴什么、如何振兴”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擘画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部署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重点任务。驻村工作队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扭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所在”,聚焦农民增收这个“关键重点”,补齐乡村建设这个“短板弱项”,扣住生态保护这个“应有之义”,抓好乡村治理这个“重点领域”,推动乡村振兴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突破、年年有新成效。
一要在建强村党组织上下功夫。第一书记作为书记,要切实发挥起“书记”的职责,第一要务就是抓好党建工作,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协助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作为首要职责。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学篇目”,推动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持续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坚持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帮助培育村级后备力量,真正将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之中,组织到乡村振兴一线。认真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内容,抓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严肃党组织生活,不断提升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要在推进强村富民上出实招。能不能推进强村富民,是衡量第一书记能力素质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哪些是脱贫不稳定户、哪些是边缘易致贫户,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有多少等,都要做到精准掌握、动态更新,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精准帮扶、有效帮扶。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结合群众意愿和村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央、自治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项目经营顺利,取得预期收益;注重发挥派出单位的帮扶作用,运用好个人的人际关系、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资源,为村集体产业发展、村民致富增收出实招、干实事、出实效。要抓好重大任务落实。推动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风貌提升、污水治理、违法占地违规建房整治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要在提升治理水平上动脑筋。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个人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给推进基层治理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挑战。驻村干部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又要慎之又慎、稳之又稳,着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村党组织对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镇、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提高村民参与度,协调解决乡村治理难题。要以推进村务监督为重点,完善农村治理机制,积极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的内容、权限和程序,确保监督有章可循、务实管用。
四要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真情。衡量第一书记工作是否有成效,就是看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群众得到多少实惠。所以,第一书记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当好农民群众的“勤务员”。要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切实落实“代理代办制”,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多为群众办实事,帮助解决基层群众上学、看病、就业、住房、交通、饮水、社保等实际问题。要加强对老弱病残困难人群和留守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经常嘘寒问暖,协调做好帮扶工作。要积极对接区直、市直相关部门,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