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当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复杂问题时,我们手上有哪些可用的较为称手的工具,以及当我们在很多时候,明明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案了以后,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劲去搞明白它背后的机理。
解决问题(1)
学了那么多的思维习惯和大脑运作的原理,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用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用到一系列的计算,有些计算比较复杂和缓慢,如理性思考;有些计算比较快速,如直觉(不要以为直觉不是经过计算的,人的直觉、情感等都是经过计算的,只不过速度快,逻辑结构简单,因此常常意识不到)。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提出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对解决许多问题都有着通用效果。
1、特例与泛例的转化。
做过数学题的人都懂,有时候一个泛化的问题无法找到规律、找到重点的时候,用特例去代,代进去之后,就能看到这个特例在泛化环境中的应用,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通过各个特例的规律特点,找出共性,从而去推断验证泛化问题的解。同样的,有时候特例问题也可以通过将其泛化、普通化,当找到问题的通用解时,特例问题也就解决了,然后再去修正,让特例的解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精确。
这些都是数学里的解法,但很少人懂得将其应用到工作中、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些人不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就可以用特例代入的方式去解,读到这里先停顿一下,去网上找个政府工作报告,实例操练一下,否则单单读过去就白学了。
2、反推法。
这个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时候正推的发散性太强,找不到思路的时候,可以将结果当成条件来用,从而一步步推导出更多结论,直到某一个点上发现出现了真正的已知条件为止。
比如你立志要在30岁时成为千万富翁,那么你通常来说,在27岁时,至少要是个百万富翁吧,这3年的成长率已经相当惊人了。那么如果你23到24岁毕业,平均每年扣除生活成本要纯攒下二三十万才行,这么一算你就不会认为自己还有时间可浪费。
再比如,你想在28岁时有第一个孩子,不早不晚,那么至少27岁时你就该结婚,这生孩子的节奏已经很快了,如果你不想闪婚,至少得了解对方2年以上,那么至少你25岁得有一个最终走入婚姻的男(女)朋友,注意,即使你认为现在的男(女)朋友足够靠谱,也不一定意味着对方就是你最后的结婚对象。所以你还会认为刚毕业的你其实年纪还小吗?
注意,这里只是拿来做例子,可不是让你一毕业就相亲。
解决问题(2)
3、不断试错。
如果说前两种方法的应用都需要熟练以后才会自然自然放入我们解决问题的武器库的话,那么试错应该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了。
面对简单的、可能性较少的、周期不太长成本不太高的问题,我们可以轻易通过穷举法来试错,就算是某些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在穷举的过程中,只要带上脑子,也能在一次次的试错中定向调整正确的角度,从而更接近真实的解决方案。
就像我鼓励刚毕业的年轻人多试错一样,360行很难用穷举法去解决我们最适合从事哪一行的问题,但很多行业内所需的技能是相通的,每一种技能又可以辐射到多种行业,只要勤加观察和总结,就能让我们值得试错的次数大大减少,所以是非常有用的。反之,如果单从理论分析或所学专业出发去选择一个行业就定了终身的话,就把自己的路给走窄了。
4、搞清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需要用到你完全一无所知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大多数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的脑子里,但我们根本无法想到这个方法原来就可以解决那个问题。
这中间的连接状态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想想念书的时候,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通常需要绕很多个弯,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我们学过的?一般来说是不会超纲的,也就是说,运用的都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但为什么我们无法将其串起来解决问题呢?
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于很多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本身就是不够清晰的,以至于我们在将学到的知识归类的时候,出了一些偏差。概念放进了本不该放进的抽屉里,自然在需要的时候就很难找到了,以至于成为了思维的桎梏。
比如有人让你临时找一块木板有急用,愿意付你10万美金,你翻找了半天,只能告诉他没有。你是否有想过门板、桌板、床板等都是木板呢?很多概念在你脑子里被加工过以后,就被压缩了,丢失了部分信息,放进了不同抽屉,于是你就死活都找不到了。
任何知识,都需要尽力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hxleihao-田宝文章健身房-理财之旅